博物馆发展——志愿者应撑起半边天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08年,我国实行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每年走进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不断增长,去博物馆参观逐渐成为人们一项日常休闲活动。然而,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参观者属于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参观活动结束后很多人对展出内容依然只是一知半解,这样不仅使展览的效果大打折扣,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在增加博物馆参观人数的同时保证他们的参观质量?对此,专家指出,应充分发挥博物馆志愿者的作用。

    在西方很普遍

    近些年,国内一些博物馆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后,逐渐积累起一些经验并建立起相对合理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体系。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相比,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907年,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首开博物馆志愿者先河。博物馆志愿者被称为“博物馆之友”,在西方,他们可以从事几乎博物馆的所有工作,只要具备相关的行业知识、经验、兴趣和热忱。

    其实在西方,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实践,直到近几十年才制度化并普遍为博物馆所采用。1975年,博物馆志愿者成立自己的组织——世界博物馆之友联盟(WFFM)。目前,该联盟由36个国家的18个国家联盟和27个协会会员近200万人组成,是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国际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世界博物馆之友联盟主席丹尼尔曾经说过,并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认可志愿者的作用,志愿者和专家对于博物馆的作用并不相同,但同样不可缺少。

    志愿者在我国

    在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实践起步相对较晚。1996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开放之际,为了解决由于观众骤增所带来的问题,上海博物馆从上海各高校招聘了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经过简单培训后开始承担讲解导览工作。2002年,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公开征募志愿者,收到2000多个咨询电话,有560多人报名应征,220多人获准应试,首批录用150人。随后,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国内一批大中型博物馆纷纷开始征募志愿者。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博物馆志愿者的来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报名,二是社会上的个人报名。志愿者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年过半百的退休人员。一般来说,博物馆原则上要求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年龄低于18岁的志愿者要求必须有家长陪同,如天津博物馆,参观者有时能够在馆内看到年轻的母亲带着读小学的孩子一起担任志愿者,尤如一道风景。

    另外,国内博物馆招募志愿者一般会根据展览的不同性质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常规展览招募的志愿者。另一类是为了特展招募的特展志愿者,这类志愿者相较于常规志愿者,特点通常是在短期内需要较多的人数,所要求的服务密集度更高,服务周期与特展周期同步。为了适应特展的特殊需要,担任特展志愿者的多为当地高校学生。目前,天津博物馆有志愿者230名,除了学生,应征担任志愿者的还有会计、机关职员、医生、企业家等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大都爱好历史、考古、艺术、收藏等,希望通过在博物馆服务来达到为社会做贡献的目的,并从中获得自身的充实和提高。

    宁波博物馆的做法值得借鉴,据了解,该馆现有志愿者500多名,其中包括不少外籍人员。其服务岗位分为日常、辅助和特殊三大类,在日常岗位中又细分为日常讲解和大厅服务两项;在辅助岗位中又细分为摄影和文书处理两项;在特殊岗位中又细分为档案管理、办公室协助和大型活动协助三项,与国外博物馆的做法相差无几。

    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志愿者正逐渐成为博物馆与公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志愿者的参与不仅有利于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和支持,同时也为志愿者更多获得展品知识乃至感受博物馆的文化创造良好的机会。

    未来的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在职白领把担任博物馆志愿者作为闲暇时的一种追求,不仅有益于提高博物馆志愿者整体素质,也反映出国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意识觉醒。”据天津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依然存在志愿者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为此,天津博物馆专门成立了志愿者管理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志愿者进行管理,保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的规划化与系统化。该委员会通过对志愿者年龄、教育背景、职业以及志愿者个人兴趣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最终将志愿者分为4个组:讲解组,主要负责为参观者提供讲解工作;活动策划组,帮助博物馆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博物馆观众进行调查等;观众疏导组,主要针对假期参观者较多的问题,负责电梯口和展馆出口的观众疏导工作,也参与对博物馆观众进行调查;宣传教育组,主要是向观众进行文化知识的宣传,帮助观众理解展览。

    首都博物馆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建立了“志愿者之家”,是一个供志愿者工作负责人与志愿者交流沟通的平台,设立了志愿者招募、志愿者服务,以及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经验与感受交流的板块。另外,博物馆还为志愿者开设了培训与学习考察等项目。志愿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协助博物馆组织观众,为博物馆寻求各种形式的社会资助和发展,并可协助博物馆收集社会对博物馆工作的具体评价、意见,向博物馆提出合理化建议。

    虽然不少地区博物馆正在努力建设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者工作队伍,但是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中依然存在年龄结构偏低、服务岗位单一、流动性过大、专业性不足等缺陷,而且与国外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体系相比,我国博物馆志愿者人数依然有待扩充。据一组数据显示,1991年,美国共有博物馆志愿者近38万名,是当时全美博物馆正式员工数量的2.5倍,这些志愿者共为美国各类博物提供了205亿小时的服务,创造的经济价值约合1760亿美元。

    另外,博物馆志愿者相关制度也有待完善,曾有专家表示,现代博物馆离不开志愿者,这就需要保障志愿者的权益,稳定目前的志愿者队伍,就国内博物馆目前情况来看,志愿者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尚且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2010年底,北京市成立了博物馆志愿服务总队,首批有20家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加盟,北京博物馆志愿服务总队成立后,将会统一组织活动,并制定志愿者的招聘管理规范,为志愿者上保险。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