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文化部直属国家京剧院、国家话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9家艺术表演团体努力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推动国家院团艺术创作的工作机制,勇于开拓,创新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次 大幅增长
2010年,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进一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推出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
据统计,2010年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共演出2669场,同比增加290场,增长12.2%;观众468万人次,同比增加89万人次,增长23.5%。“十一五”期间,文化部直属9家艺术院团全年演出场次年均增幅15.7%,观众人次年均增幅14.1%。2010年8月,9家院团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参演的32台优秀剧目在国家大剧院等7个剧场演出60余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是近年来国家艺术院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集中展演,充分展示了国家级院团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面貌,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演出收入快速增长 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0年,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全年总收入约5.67亿元,演出收入约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2%。其中中国歌剧舞剧院全年演出收入4196万元,比上年增加2185万元,增长108.7%,增幅居9家院团之首。“十一五”期间,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年总收入及演出收入小幅回落外,9家院团全年总收入、演出收入年均增长17.2%和22.2%。
近年来,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深入推动内部机制改革,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据统计,2010年9家院团演出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36%,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拨款约2.49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44%,比上年降低了10个百分点。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通过改革,充分激发了企业活力,演出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63.4%,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财政拨款占全年总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的45.7%降至25.7%,职工工资总额增长214%,转制为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活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始终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在各项演出过程中坚持低票价原则,并结合“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下乡”“对口支援”“赈灾义演”等公益演出活动,充分体现出国家级院团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国家京剧院全年共为江苏、辽宁、甘肃等6个省市的30多所高校演出百场京剧经典剧目,使数十万高校师生领略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为将“文化援疆”工作落到实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精心挑选的大型经典童话剧《马兰花》和益智儿童剧《小吉普变变变》在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两个城市演出29场,使2万多新疆各族少年儿童首次欣赏到国家级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