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如何确保让农民真正看上、看好电影?如何落实放映员的放映补贴?放映企业如何可持续发展?这曾是困扰中西部农村电影放映的大问题。而在甘肃,这些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近些年,甘肃省不断推进农村电影机制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新体制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建平台、市场引导发展、企业参与运作的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路子,成为甘肃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大亮点。
被市场挤到历史的角落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和平村,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着火克伟家小院。“天气回暖得快,过几天就要放映了,把银幕拿出来晒晒吧。”父亲火成玉对儿子火克伟说。对接支架、展开银幕、固定银幕……父子俩像一对训练有素的老兵,不一会儿就将银幕架设完毕。
1982年,和平村发生了一件大事:火成玉花2200元钱买来了一台电影放映机。此前,他是和平乡(现和平镇)的电影放映员。“以前放的是公益电影,报酬按工分计算。买了放映机,我就开始为自己挣钱了。”从前,由于农村文化娱乐方式单一,刚刚步入市场的电影在中国大受欢迎,火成玉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那时,电影包场的多,一场电影一般10元左右,请电影还要排队。”那些年,年幼的火克伟坐着父亲的自行车,成为父亲最忠实的电影观众。
后来,为满足当地电影放映需求,火成玉两次更换放映机。在父亲的影响下,火克伟也迷上了放电影,并掌握了拷贝影片和简单的维修技术。“大约从1994年开始,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火成玉清楚地记得,有时,一连好几个月,他的电影都没人请。
火家父子并不知道,那时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给中国亿万人民带去快乐的露天电影在市场浪潮的挤压下,正一步步走向历史的角落。
2001年,针对我国农村电影放映现状,国家实施了“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即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2131”工程实施后,甘肃省农村电影放映局面逐步好转,但问题接踵而来:虽然省内很多地方组建了放映队,但很难深入到偏远乡村;由管理部门层层下拨的放映补贴,到了放映员手里少得可怜;一些放映员为骗取补贴,就坐在自家炕头对着墙空放电影,有的甚至谎报放映场次……
“补贴太少了,有时候一场电影的补贴连路费都不够。”2005年,火成玉将放映机锁进了一个木头箱子。那时候,甘肃省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正遭遇巨大的困境:政府没有经济能力全部包揽,如果把电影完全推向经济基础较差的农村市场,显然很难走远。
露天电影又回来了
2007年5月,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在陕西延安召开,会上提出“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农村电影改革创新思路。会议决定,将西部省份农村每场电影的放映补贴从原来的20元提高至100元。
“事实证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放映体制和运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电影发展的需求。”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康坚称。会后,甘肃省各级广电部门针对本省“2131”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农村电影要改革,必须从机制上创新。
2008年初,甘肃省农村电影改革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组建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将国营、民营电影企业放到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竞争,兰州金利文化娱乐有限公司一举中标。经甘肃省广电局同意,兰州金利公司开始组建“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飞天院线成为甘肃省农村电影市场的经营主体,负责全省农村电影的放映和服务。
火克伟听到飞天院线招聘放映员的消息后,兴奋得一夜都没有合眼。父子俩同时报名竞聘,最终,火克伟被飞天院线公司聘为电影放映员,负责2个镇、25个行政村的电影放映工作。
电影来了,2008年7月5日,在甘肃省山丹县位奇镇芦堡村,人们喜滋滋地传递着这样一条消息。当晚,前来看电影的群众站满了村中的那块空地。露天电影,这种曾经给老百姓带来巨大幸福与快乐的娱乐方式又回来了。
10个月时间,飞天院线组建放映队730个,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16786个行政村,放映覆盖率达100%。2009年、2010年,飞天院线公司连续两年完成了20余万场次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
电影搭台 农企互动
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是甘肃省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2008年至2010年,甘肃省共落实农村放映补贴资金和设备设施购置经费1亿余元,飞天院线数字放映队由2008年的80个发展到786个。
甘肃省地形狭长,行政村达16786个,怎样才能确保让每个村的老百姓都看上电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飞天院线公司引入GPS全球定位系统,对每场公益电影的放映时间、地点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只要放映机运转,GPS系统就能详尽记录每台机器在何时、何地放映什么电影,以往空放电影、不规范放映、虚报放映场次等现象被彻底杜绝。”飞天院线公司董事长赵捷说。
此前,政府对放映员的补助政策是,每放一部电影补贴20元,但补贴通过管理部门层层下拨,到了放映员手里有时还不足3元。补贴低微、甚至发放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放映员的积极性,也制约着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发展。“为了将放映补贴直接、足额发放到放映员手中,我们摒弃以往由管理部门层层下拨的补贴发放方式,借助银行服务网络,直接将补贴打到放映员的账户上。”康坚称。“我对现在工作很满意,半年的放映期能拿2万多元的补贴。”火克伟这样说。
而对于飞天院线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作,放映企业如何在确保完成公益电影放映任务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赵捷说,从起初的竞标,到如今的发展,飞天院线公司并没有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看做是一个单纯的放映工作,而是用战略性的眼光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所在——一种新型的媒体平台。他们在完成公益放映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商业放映和广告的运作,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良好的生活方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科技的产品,真正实现“电影搭台、农企互动”的目的。两年来,飞天院线公司的广告收入已突破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