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节庆,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名山镇山河村的小广场上就会聚满载歌载舞的村民。他们在村文化教员黄慧涛的组织下,老少爷们儿齐上阵,用自编自演的节目把村里的文化汇演搞得红红火火。
文化教员应运而生
2006年,在认识到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带头人和组织人,农村基层推进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后,萝北县决定在11个村试点设立一个新职位:文化教员。文化教员由本村村民兼任,负责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宣传科学、文化、法律知识和政府方针政策,同时负有舆情上报、调解纠纷、监督村委会工作、开展科技培训和示范试验工作等职责。在试点成功后开始逐步推广。
2011年,萝北县的63个村已经全部配备了文化教员,县里成立了村级文化教员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文化教员的聘用、培训、考核工作。县财政每年拨款20万元作为文化教员工资,6.5万元作为活动经费,其他费用由镇村自筹。
“有了文化教员,村里的许多事情有了‘明白人’和‘张罗人’。”文化教员管理中心主任许艳东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解决文化生活贫乏、文化素质需要提高等问题,“文化教员”诞生了。
选聘严,考核也不含糊
记者在文化教员管理中心了解到,文化教员的选拔、聘用、考核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文化教员要求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懂得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具有组织各种文化活动的能力,并且不能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人选先由村民推荐或自荐,经过笔试、面试、公示、乡镇党委组织考察,最后才能上岗。每年文化教员需向管理中心上交述职报告,管理中心再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村镇两级的评价,对文化教员进行考评,不合格的立即进行调整。
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了文化教员的良好素质。目前,萝北县的63名文化教员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高中以上学历占大多数,其中党员26人,本科学历2人。管理中心每年对文化教员进行技能培训,保证他们“不落伍”,同时制定奖励政策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年终时全县按考核合格者的10%评选出优秀工作者,对连续3年考核结果为优秀、工作成绩突出的文化教员,在乡镇事业单位录用人员时优先聘用。
乡村精神面貌大变样
在名山镇名山村,村民们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文化教员,全村的精神风貌可谓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农闲时赌博活动猖獗,封建迷信活动、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现在农闲时,大家能到农家书屋看书、下棋,到文化大院拉拉琴、唱唱歌,排演几个节目到镇里县里去演出,不仅邻里更加和睦,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山河村用县文化局给争取来的5000元文化大院专项资金购买了一些乐器,活动场所就设在文化教员黄慧涛家的院子里。现在每天都有村民到他家来借乐器,在一起练习演奏,唱小曲儿。黄慧涛说,大活动年年办、小活动月月有,由文化教员发起的文化活动适应农民需要,村民们参加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4年来全县共组织了读书活动、秧歌汇演、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近400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教员是多面手
记者找到名山村文化教员王芳时,她刚从县城回来。王芳说:“文化教员干的时间长了,大家都信得过我,各种事都希望我帮着张罗。这不,买种子的事儿我也带头去。”据了解,各村的文化教员运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为村民办事,成为村民团体的小中心。
萝北县文化局副局长李跃生告诉记者,文化教员的职能可以概括为组织活动、调解纠纷、宣传政策法规、舆情上报、民主监督和示范引领6项。文化教员是纽带、是领头羊、是协调人,扮演着多重角色。尽管责任重,报酬不多,但文化教员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明白人”“可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