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天地宽——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情况纪实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者按  近年来,文化系统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步伐不断加快,转企改制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日益凸显,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从今日起,本报将开设“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纪实”专栏,对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的典型地区和院团,以及社会各界对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反响和评价进行系列报道。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使全国政协委员全面深入地了解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进展情况,4月19日至20日,文化部邀请10余位在京的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前往北京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调研。

    一路调研 一路感慨

    4月19日上午,委员们来到本次调研的第一站——2009年5月全新组建的北京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现有12家控参股单位,包括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委员们仔细了解了转企改制后各院团的经营情况,实地察看了演员的排练状况,对公司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给予了肯定。

    当天下午,委员们走进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排练厅里,处处能看到演员们挥汗如雨的排练场景。委员们一边认真看、耐心听,一边交流讨论。改制后院团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让他们感到振奋。“今天一走进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我就感觉到‘热’,这是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感染人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员王霞说。

    4月20日上午,委员们抵达河北省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公司,参观剧场、观看节目、召开座谈会……大厂评剧歌舞团的每一个精彩节目,都像一个个强劲的音符,让委员们感受到了转企改制后的院团在新一轮发展中坚实有力的步伐。国家话剧院原院长兼党委书记赵有亮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孙丽英委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谭孝曾委员等表示:“节目很有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看完让人打心眼儿里感动。”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冯双白委员更是称赞大厂评剧歌舞团“演出接地气、演员有神气、大胆改革有志气”。

    出人出戏出效益

    “破茧成蝶展新姿”。在考察中,全国政协委员们高度评价转制院团“出人、出戏、出效益”的良性发展局面。

    人才的涌现是改革成功的一大标志。在北京演艺集团,木偶剧院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出30多名木偶表演演员,同时积极申报“杖头木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人才培养与艺术传承的结合。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切靠实力说话”已成集团新风气。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刘婕说:“转制后,我没有用一级演员的光环去赢得什么,而是和刚进团的演员同台竞技,大家都拿实力来说话。”东方民乐团团长周维说:“转制前,我们团有些演奏员和歌唱演员很长时间都没有上过台。转制后,按劳分配和竞争机制激励着大家,现在都是争着抢着要表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李扬充分肯定了这种“以人为本、大家凭本事吃饭”的新局面,他认为打破过去旧体制下论资排辈的格局,有利于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在大厂评剧歌舞团,演员竞争机制和新节目创作考核制使每个演职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看职称、不分行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公司司机张军旗勤学苦练手影戏,2010年,他的5个手影戏节目在央视三套播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廷皓委员深有感触地说:“常常有人问改革到底是要改什么?在我看来,改革就是要给人活力。只要改革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让集体、个体都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改革就是成功的!这些院团的改革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所谓出戏,就是不管是中直院团还是县级基层院团,他们在改革中均无一例外地提出以精品战略为指导,推动文化改革成果向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转化。大型景观歌剧《图兰朵》,奇幻系列木偶剧《猴王·花果山》、《猴王·闯东海》,电影《锦衣卫》、《叶问2》等均出自北京演艺集团。大厂评剧歌舞团改制后按照“资源变产业、剧目变项目”的思路,积极开拓产业化道路。编演电视剧、举办综艺专题晚会,通过艺术培训、音乐制作、舞台演出设施租赁等形式,深入挖掘与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向着多产业、多行业经营的文化产业集团迈进。这些院团转制后创作的优秀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艺术指导魏积安指出,强化不懈的艺术追求、捍卫特有的艺术品质是一个院团发展的基础。他鼓励各院团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为观众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转企改制后,各院团的经营效益更是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去年,北京演艺集团旗下的中国杂技团、北京歌舞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国木偶剧院4家改制院团共演出4753场,营业收入1.34亿元。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总收入超过1.7亿元,同比增加5000多万元;各类演出400场,同比增加了285场;人均工资为13.4万元,是2009年的近3倍。河北省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公司2010年演出收入达到1500万元,创造了不逊于国家一流院团的成绩……

    院团改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容忽视

    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到扩大试点、由点到面的阶段,一批国有文艺院团面向市场、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逐步探索出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新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514家国有文艺院团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安徽、河北、宁夏等省(区)已基本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在和政协委员们交流时指出,院团改革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容忽视。国有文艺院团普遍“底子薄”,在这样的基础上改革发展,势必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全国总计有2000多家文艺院团,现在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的仅有500多家,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对于下一步改革工作,高书生说,艺术生产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要重点抓好改善艺术生产条件、丰富剧目数量、保证艺术产品质量等工作。

    看不完变化,说不尽感慨。两天的考察活动让委员们精神振奋、意犹未尽。他们认为,改革是解放艺术生产力、激发创作活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壮大文化产业、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只要院团立足科学发展、坚持精品战略、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产品、牢记以人为本、全面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就一定能够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