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安徽演艺集团正式挂牌。根据改革方案,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歌舞剧院、杂技团、话剧院、安徽大剧院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成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省歌舞剧院所属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并,成立安徽乐团,与省徽京剧院分别保留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由集团代管;省演出总公司为集团分公司,由集团直接管理运营。
今年54岁的张居淮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安徽演艺集团总经理,原任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的他起初并不想接这个职务。“当上集团总经理,工作更累了,但确实也让我有了施展的舞台。”张居淮说。在摸索中,安徽演艺集团走过了一年的时间。一年来,集团共创作排演新剧目22台、复排保留剧目55台、完成演出1959场次,经营收入328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8%、90%、20%和52%。“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别人的。”张居淮用这句话形容了院团体制改革后演职人员思想的转变。
整合资源 占领市场
董金浦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退休人员,剧院转企改制后,他每天都会回来看看,随身的包里总是装着几张戏票以便随时推销。他说:“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也要为剧团做点贡献。”针对当地人长久以来要票看戏的习惯,为了尽快打开演出市场,安徽演艺集团实行“全员营销”,彻底转变了以前院团各自为政,“一团一营销”“一戏一营销”,只会“等人上门送市场”的局面。2010年5月,弘扬主旋律的话剧《魂系小岗》在安徽大剧院首演,院领导带领全团演职员工卖票,连演3场,场场满座,创收13万元。省黄梅戏剧院的大型黄梅戏交响清唱剧《天上人间》也实施全员营销,3场演出创收48万元。“我们今后还要建立强力的票务机制,争取多种营销方式同时推进。”张居淮说。
在票务营销上开辟出一条新路的同时,安徽演艺集团整合院团资源,发挥规模优势,以集团军的整体优势抱团发展,成功推出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活动。
2010年,首届“演艺之春”大型文艺演出季和“金秋徽韵”秋季演出季,历时两个半月,连续演出274场,足迹遍及8个省40多个市县及香港地区,演出收入达460万元,逾35万人次观看演出,掀起了一波波商演高潮。
安徽省杂技团在美国田纳西州大雾山宫殿剧院和密苏里州布兰森东上海剧院驻场演出,全年演出600场,收入260万元。
2010年11月,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安徽演艺集团优秀剧(节)目北京营销推介会”,现场签订787场次演出订单,协议金额达1792万元,开创省级演艺院团整体进京营销的先河。
2010年,集团成功打造“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圆满完成第六届国际徽商大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和世博会安徽演出周的文艺演出等大型演出任务,
现在,安徽演艺集团的市场定位是“立足安徽,行销全国,走向海外”。“我们深刻认识到,只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彻底转变观念,勇于闯、敢于试,加之积极培育、巧妙运作,演艺市场的空间将越来越大。”张居淮说。
打造精品 培育市场
安徽演艺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打造精品剧目,创新表演形式”提上了日程,为了做到“人心不散,工作不断,队伍不乱”,集团边改革、边演出、边整合。在挂牌后的最短时间内,集团以最快速度成功创作话剧《魂系小岗》,把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搬上舞台。业内专家认为,该剧导演手法新颖,叙事巧妙,打破传统时空限制,调度处理得当。目前,该剧已在安徽省12个地市巡演80场,收入210万元。
抓住主旋律题材的同时,安徽演艺集团还融入新业态,创排的大型黄梅戏交响清唱剧《天上人间》,用全新的艺术样式重新演绎黄梅戏经典唱段。集团与澳门一家公司合作创排的“3D全息大型黄梅戏”《牛郎织女》,在国内首次将3D全息科技手段运用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黄梅戏《牛郎织女》以前只拍过电影却没能在舞台上立起来,因为里面一些场景不是传统的舞美能表现出来的,如果我们的院团没有转制,可能现在依然无法把传统的黄梅戏与最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张居淮说。
为了培养小观众群,安徽演艺集团推出徽韵动漫剧《小红帽梦幻奇遇记》、《黑脸大包公》,在时尚动漫元素中适时适量加入京剧的唱念做打。“在推出徽韵动漫剧的过程中,我们有计划地在剧中投放戏曲元素,第一台戏戏曲元素总量只占全剧的10%,以后每一台新戏按照10%的比例递增,计划增加到60%就暂停投放,让小观众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接受戏曲,同时还要保持动漫所特有的艺术样式。”张居淮说。
狠抓艺术创作,让安徽演艺集团在赢得市场的同时获得了更多荣誉,复排原创话剧《万世根本》、黄梅戏《风雨丽人行》双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话剧《万事根本》2010年12月成功入围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
产业经营 拓展市场
“目前国内演艺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张居淮说。安徽演艺集团坚持“立足演艺谋发展,跳出演艺求突破”,积极开拓新兴领域,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集团的成立,为资源整合、市场拓展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我们联合安徽省28家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演艺单位组建安徽演出联盟,整合省内演艺资源,拉长产业链。”张居淮说。安徽演出联盟成立之后,联盟成员可以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降低演出项目成本。“这样就实现了项目利润和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许多大型演出项目可以通过安徽演出联盟,整体运营策划、全省联动、提高演出影响力的辐射半径,带动省内演出业集群化发展。”张居淮说。
张居淮介绍,集团将组建安徽演艺院线;推动“天仙配茶戏楼”面向全国的推广;筹建全国第一个演艺商业网站,启动“百部戏曲电影工程”,谋划演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抓好“安徽省杂技团百戏城”的规划建设和“严凤英大舞台”的经营运转。此外,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走出去”项目上的合作也在努力之中;与建行安徽分行成功对接,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作为安徽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排头兵,张居淮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我们的改革便无法做到平稳顺利,安徽演艺集团刚成立一年,我们目前的主要目标是先稳住再求发展。”尽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很多,张居淮对集团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今后我们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尽快把集团培育成合格的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