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繁荣 税收流失严重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艺术成为“生意”

    当下,我国的艺术品市场相当火爆,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高得离谱,拍卖市场也屡屡创出新高,很多画家的作品每平尺竟过万元,并且在逐年翻番,有些作品甚至上千万元,远比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大家高。如此火热的艺术市场,却常常让人忽略了一个问题——税收。换句话说,艺术市场繁荣了,国家税收却流失了。

    有人作过初步估算,现在我们的艺术品市场,年成交量有几千亿元之多,甚至可能超过5000亿元。如此火爆的交易,税收却少得可怜,有专家称每年上千亿元的税收白白流失了。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形,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相关制度缺乏。因为我们的艺术品交易基本上是现金交易,而且是私下交易,因此税收很难监管。

    一般来说,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之后,知识的制度向来是滞后的,而最滞后的莫过于艺术制度。比如画廊制度、拍卖制度、批评制度,再比如艺术家的分配制度、艺术作品的等第制度(品评),等等。艺术家和艺术品一旦进入市场,那就成为一种“生意”。人们之所以要选择艺术这一行,除了艺术本身的原因外,还因为当今艺术是个暴利的行业,它可以吸引人来经营。

    艺术交易税收流失大?

    虽然市场好不代表这个市场里的所买卖的东西就好,也不代表这个市场有持续性的可能性;但是,这市场好的中间有一种隐含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在市场上经营的艺术品,其实不具有真正的艺术的价值,却可以赚钱。好卖的东西,并不代表它好,而在于它有市场。此外,很多做生意的人(包括艺术家本人),把做艺术品买卖本身作为一种艺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江湖”。这样一来,造成一种不正常的艺术市场和收藏现象,有些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品形成畸高价格,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艺术品市场有几大块,它包括工艺品(紫砂、瓷器、玉石等)、古玩(青铜、玉器、古陶瓷等)、绘画(古今中国名人字画、现当代中外油画等)。就中国书画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书画艺术的画家有千万之众,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国画院、书画院、研究院、美术馆,及各级文联美协,各大美院以及综合性大学的美术学院、艺术学院等,聚集了几万“书画精英”。而这些体制内(“吃皇粮”)的“艺术精英”,往往是书画作品的最大卖家,作品的价格也最高。他们平常没有严格的上下班制度,有的则是充裕的画画(创作)和卖画(包括办展、宣传、炒作)时间。这些“吃皇粮”的队伍中,他们的作品市场价一般都1平方尺过万元,有些则高达二三万元、五六万元,还有的可达10万元20万元,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他们一张画(一张4尺宣纸8平方尺)可以卖到8到1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些机构中的书画家,“年产值”(卖画)百万到200万元的属“小儿科”(约有5万到10万人),1000万元以上的画家大有人在(大概5000到1万人),有些画家年收入甚至高达二三千万元、五六千万元。我们就此初步估算,每年中国书画的交易量,光这些官方机构的画家就要过千亿元,加上其他非官方机构,以及其他艺术门类,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根据我国的税收政策,书画创作费(即稿费,指为某单位创作所付的费用)税收是20%,而卖字画或其他艺术品的收入达到一定的额,税收一般在35%—40%,但这些交易很少交税。每年几千亿元的成交量,就意味着白白流失了近千亿元的国家税收。

    艺术市场如何健康发展?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其一是没有一个正常合理的收藏和经营机制,其二是国家对文化艺术这个东西,一般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也正因为艺术品没有像其他商品一样有一个正常的生产和流通机制,其中间环节的税收也无形地流失了。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艺术品流通机制迫在眉睫,也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机制下,我们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才能真正得到正常有效的发展,才能杜绝造假、杜绝混乱,完成利国利民的税收。要不然,对于我们的艺术市场和艺术的发展,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都不会做到健康发展。

    美国的艺术,后来之所以出现像摩马这样好的博物馆,出现影响世界的艺术制度,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大师,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世界艺术大师都出现在美国,很多欧洲的艺术家,艺术价值比他们好,但都不如同时代的美国艺术家有影响,就是因为,美国有一个好的艺术制度。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都去做。也因此,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移到了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