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孝道故事,眼泪刷地下来了”——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感动千万观众

来源: 光明日报

“我永远是天下父母的孩子!”日前,在汶川地震后接受过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栏目访问和帮助的四川小学生晓满,这样给栏目留言。与晓满一样,千千万万观众通过这档节目,体味着寻常亲情中隐含的人生命题。

    全国唯一一档以弘扬中华传统“孝道与亲情”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天下父母》,自2004年7月在山东电视台卫星频道开办以来,制作播出了400多期节目,访问了数百位孝亲敬老、道德高尚的人物,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电视栏目”称号和优秀电视栏目“星光奖”。

    “以真诚述真情,感人至深。”这是观众看了《天下父母》的感受。2005年春节播出的《对联背后的故事》,讲述了山东嘉祥普通农民王于科夫妇靠辛勤的劳动,把三个孩子相继送上大学的故事。长期超负荷的劳作给他们带来了多种疾病,儿女却一直不知。在节目录制现场,当孩子们得知父亲双膝有伤,却不得不跪着为人家铺地板,母亲忍着满手伤痛纳鞋底时,禁不住泪下如雨。这期节目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观众对记者说:“听了这期孝道故事,眼泪刷地下来了。”随后,《天下父母》栏目开展了“天下父母进校园”活动,举行了“知父母苦、感父母恩、报父母情”的主题班会,感动了孩子,也感动了家长。一期期节目,完成了一次次深刻的孝道教育,没有说教痕迹,只留春风化雨。

    “敢于面对现实选材立意,有指导性。”这是专家对《天下父母》的评价。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青少年网瘾现象,《天下父母》制作了《十六天长大》、《断指的警示》和《父子攻略》等节目。其中,《十六天长大》讲述的是曲阜一位高中生上网成瘾,患有心脏病的父亲毅然带领儿子步行十六天,到武汉寻找“中国戒网瘾第一人”、教育家陶宏开的故事。父亲的毅力,一路的磨难,终于使儿子幡然省悟。为了让更多网瘾少年“十六天长大”,《天下父母》还举办了“陶宏开素质教育山东行”活动,听众达数万人,将一个节目的警示效应拓展为一股素质教育热潮。

    大爱亲情,引发了观众爱的善举。题为《救救竹子》的一期节目,讲述了福建省南平市矿工朱邦月在工友因病去世后,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有肌无力症的工友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感人故事。节目播出后,全国许多观众自发捐款捐物。山东省德州市企业家徐章练被《天下父母》栏目的大爱之心所感动,慷慨出资500万元,赞助成立了“山东省天下父母文化传播中心”,以便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台前一个故事,幕后千万个故事,共同完成了爱的传递。

 

    ●一位四川观众,将《天下父母》每一期都录制成碟,将节目中的每一句话都抄写下来,印成书送给亲戚朋友。

    ●天津市民戈保柱,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天下父母》,租房买车,组织一批大学生当起《天下父母》的义务推广员。

    今天行色匆匆的人们,是否常常记起那双曾经推动摇篮的双手,常常惦记养育了我们的父母亲?

    山东卫视以弘扬孝道文化为宗旨的访谈节目《天下父母》,从2004年7月开办至今,已讲述了400多个敬老慈幼的亲情故事,成为新时期孝道文化的“生活读本”。来自老百姓的鲜活、真实的故事,常常让观众“听孝道故事,眼泪刷地下来了”。

    孩子,请学会感恩

    《天下父母》一期节目的特邀嘉宾翟玉和见到身边一些原本希望“多子多福”的老年人晚年却无人照料时,出资组织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3个调查组行程55.2万公里,走遍11个省市的46个县,结果发现,52%的子女对父母疏于亲近,许多老人因为儿女拒绝赡养而缺衣少食、贫病交加。

    “一个有着尊老爱幼传统的民族,怎么能失去最美好的灵魂?”原山东电视台总编辑祝丽华说,我国已有近两亿60岁以上的老人,弘扬孝道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于是,《天下父母》把镜头对准了如下的生活场景——

    画面一:“叫声妈妈,真幸福。”在家里,他给老母揉背、洗脚,为了多陪陪母亲,他把老人接到身边,让母亲跟自己一起拍电影。

    “我今年63岁,我的老母亲86岁,我这样一个岁数的人回到家,一开门还能喊一声妈,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儿。”在《天下父母》节目中,翟俊杰眼含泪花。

    导演了《大决战》这样经典大片的翟俊杰,在生活中是一个大孝子。为了照顾老人,拍戏时他带上老母亲。为了让孩子们永远记住妈妈的爱和付出,他一直珍藏着爱人哺乳时的乳汁。女儿翟小乐结婚,翟俊杰拿出那个密封的小瓶,告诉她这是妈妈喂养她的奶水。翟小乐愣住了,在这瓶早已变了颜色的奶水前跪下,泣不成声。儿子结婚那年,翟俊杰送的唯一礼物,也是一小瓶妈妈的奶水。

    画面二:一家人围在桌旁吃饭,她教育儿子,把第一筷子菜送给姥姥、姥爷;好吃的,先尽着老人吃。

    影视明星丁嘉丽是养父母抚育长大的,她不仅自己深爱着养父母,而且还处处给孩子做榜样。吃饭时,她要孩子先给长辈布菜。有一次,丁嘉丽发现年迈的父亲正在给儿子洗袜子,马上严厉地教育了儿子。后来,她的儿子不但坚持自己洗袜子、洗衣服,还学会了有条有理地安排各种事情。丁嘉丽提醒天下父母:“宠爱是教育孩子最大的问题,严教之子才懂恩义。”

    画面三:哥哥前拉,弟弟后推,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兄弟俩,用板车拉着八旬老母,从黑龙江走到香港,跋涉数万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黑龙江兰西县农机局职工王凯、王锐兄弟俩,祖籍山东。2007年,他们退休后第一件事就是带母亲出游,因为母亲晕车,他们就制作了一辆能在里面吃饭睡觉的人力房车,命名为“感恩号”。他们带着八旬老母从黑龙江出发,历经14个省市。一路上,哥俩走坏了十五六双胶鞋,车胎换了十多条。人瘦了,双脚磨出了血泡,即使刮风下雨也没有停止脚步。他们在一块红布上,盖满了500多个途经城镇的邮戳。后来,人力车来到了北京长安街,儿子背着老母亲登上了天安门。至情至孝的事迹感天动地。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刘长允说,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人率真豪爽,多情多义,齐鲁大地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资源和情感资源。《天下父母》的定位是“情深似海,义重如山”,这档节目由山东电视台制作,顺理成章,责无旁贷。

    父母,应该如何去爱

    湖南省汉寿县17岁的高中生阿登,迷恋上网,讨厌上学。父亲与老师商量后,准备让他停学一周,干些力气活,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父亲把想法告诉阿登不到10分钟,阿登就砍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

    阿帆是个聪明、漂亮、要强的女孩,17岁那年高考落榜,郁郁寡欢的她竟然留下一封遗书,悄然离家了。苦苦寻找的父母,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阿帆正在九华山,准备削发为尼。

    一时的不如意,竟至于一个断了指,一个要削发!是父母的爱出了差错吗?《天下父母》告诉天下父母,要教会孩子感恩。

    给儿子幸福,也让儿子面对苦难。12年前,吴章鸿从不幸的婚姻中解脱出来时,儿子吴纯还只有11岁。母子俩家徒四壁,可她决心要将儿子培养成才。离婚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儿子去新华书店,选了“自立”、“坚毅”两个警言条幅,作为座右铭挂在家中。

    为了儿子学琴,她四处打工挣钱,干过焊接加工、缝纫、餐厅服务员,还送过外卖,做过家教。她每天的生活费只有5元钱,每年花在儿子学习、比赛上的费用,却动辄上万元。

    儿子是她人生的寄托,可她并不溺爱。她把儿子带到打工现场,目睹自己辛苦劳作的场面。儿子说:“妈妈,您为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儿子学习更加刻苦,三次国际钢琴比赛,获得了两个第一名、一个第三名,还获得十几项国际大奖,应邀去俄罗斯、匈牙利举办个人钢琴演奏会,成为登上国际乐坛的钢琴新星。

    家有数千万资产,却要全部无偿捐给社会,只因溺爱是她心头永远的痛。重庆市家产数千万元的冉敬芳,在《天下父母》的镜头前展示了一份协议。这份由冉敬芳与儿女们签署的协议,决定今后将家产全部捐赠给社会,用于资助残疾人事业,儿女们不再继承。

    协议的背后,是家中两代人的隐痛。冉敬芳的父亲当年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备受溺爱,结果长大后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不愿干,最后落得四处流浪乞讨。只有10岁的冉敬芳一条腿残疾,却不得不早早就担负起全家的生计。对于弟弟,冉敬芳也特别心疼,对他有求必应。没想到后来弟弟与父亲一样,每日只知道花天酒地,还染上了嫖赌的恶习,有一次竟然拿着枪逼她给钱。

    冉敬芳说:“我只有小学文化,还有残疾,能有今天,完全是靠自己。我签这样的家庭协议,就是要培养儿女自我奋斗、自力更生。”

    怎样陪着孩子度过青春期,考验父母的,是关爱与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智慧。家长害怕孩子早恋,会影响学习。这个故事里的妈妈,得知女儿早恋,是在她读高一。初听时差点晕过去,她决心开门见山地和女儿谈,但未能谈得拢。为换一个新环境,妈妈把女儿转到一所著名的美术高中去借读。女儿亲眼看到:为了办理繁琐的借读手续,妈妈吃不好,睡不安,为了交两万元钱,到处陪着笑脸求人,女儿哭了,说:“妈,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不再让你生气。”

    100多个孩子,个个精神饱满,走起路来虎虎生风,高举的彩旗上写着“感恩天下父母”、“不到长城非好汉”。他们从江苏淮安出发,徒步行军1000公里,经山东、河北、天津,走进《天下父母》设在北京的录制现场。带领这支队伍的是一所特殊学校的创办人徐向洋。徐向洋倡导“没有吃苦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他的学校专收那些被传统标准定性为“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假期里,他组织学生徒步行军,经受烈日、暴雨、饥饿的磨练,培养强壮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把一个个“顽石”雕琢成一块块“美玉”。

    唤起了人们心底的那份亲情,就打开了人间爱的闸门。许多孩子和成年人看完节目,都会流着泪说,我们应该多为父母做点事,多陪陪我们的父母,有一些嘉宾在现场为自己父母长跪不起的画面,成了《天下父母》经典的镜头。

    温情,点燃万千心灵

    今天,我们如何讲述“孝道”与“亲情”?

    闵子骞单衣奉亲?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还是子路百里负米?历史相隔久远,时代已然变迁,如何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基因,流畅而不生涩地浇铸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走人间正道,行人间大善,《天下父母》执著地传播着中华传统美德。被深深感动的观众,又成了爱与孝的传播者。

    《天下父母》,名师云集。从事家庭教育30年的“中国早期教育之父”冯德全教授、我国第一部研究母亲的专著的作者王东华教授、参与国内外权威机构婴幼儿课题研究的知名教育专家区慕洁教授,都曾做客《天下父母》。他们的精彩演讲和教育理念,经《天下父母》的传播,融入寻常百姓家,改变着千万个家长的育儿观,也改变着千万个孩子的命运和人生。

    2006年12月,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关工委等10部门联合主办的“感恩父母,点亮真情——天下父母亲情教育进校园(社区、企业)系列活动”,在全省启动。《天下父母》成为全国第一个由省级党委行政部门下发文件推广的媒体栏目。

    如今,《天下父母》在全国建立了亲情教育基地167个,成为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之家。

    2007年4月15日,《天下父母》播出台湾抗癌小勇士周大观的故事,感动了两岸观众。2010年5月,山东卫视成为大陆首个应邀访问宝岛台湾的省级电视媒体。

    《天下父母》播出的“亲情托起世界状元”,在澳洲引起震动,澳大利亚NJC教育集团与山东卫视签定了合作协议。而根据《天下父母》节目内容结集出版的《天下父母》丛书,成了许多家长的必备书,许多子女的必读书。

    感动催生行动。《天下父母》已从一个电视栏目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说,山东卫视《天下父母》是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天下父母》将视点对准家庭,述说平凡事,感动老百姓,融通天下人,既能升华精神境界,又能促进社会和谐。

    “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更要到孔子那里去讨‘和合’文化之教。如今的荧屏千姿百态,对《天下父母》,我却情有独钟。”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说。

    儒家文化出自齐鲁,而《天下父母》又如同是老根生发出的新脉。观众留言说,这是传统文化和现代传媒的生动结合;山东卫视编导说,这其实正是我们的愿景。

    当然,这也是以真实人生续写的中华文化传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