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挑战观众主流价值观 谁倒霉”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张强谈艺术规律与收视率
近年来,在电视剧创作领域反对“以收视论英雄”的呼声越来越高——年初热播的几部翻拍剧和穿越剧都成了“高收视、低品质”的代名词。收视率与艺术品质是否是一对矛盾体?在近日召开的2011首都编剧论坛上,北京电视台副总编张强向记者阐述了他的看法。
已与电视剧打了多年交道的张强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他大跌眼镜的情况,“比如我们看好一部电视剧,根据过去的经验,这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但最终结果收视率不尽如人意,反倒是我们不看好的,收视率非常好。”刚到电视台工作的那几年里,这种现象留给张强很深的印象。“在我们的考核指标中收视率是硬道理,这个游戏规则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能去适应它。这也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一些我们并不看好的电视剧收视非常高?我们进行了内部讨论,后来发现这个效果不明显,我们就开始研究观众。”张强的工作变得更加直接了,“一个一个观众进行电话调查,还有座谈,从观众中找原因,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也发现了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张强发现,一些在专业人士眼中很好的电视剧,“演员、编剧、导演都是一流水平,但收视结果不好。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观众在这个剧中看了半天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他觉得一帮人特矫情,狗咬狗一嘴毛——从这里看出观众希望电视剧里有善恶,有清晰的善恶。可是过去的艺术教育告诉我们,好人要有缺点,坏人要人性化。最后我们发现观众需要强烈的爱和恨,这适用于所有的电视剧,而往往收视率特别高的电视剧,这方面是非常明显的。观众看电视剧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个规律跟我们主流价值观是完全吻合的,那就是真善美。”通过调查,张强对于电视剧创作得出了一条简单而又深刻的经验:“一定不能挑战观众的主流价值观,谁挑战谁倒霉。”
作为电视剧的“买方”,张强希望自己的调研结果能为电视剧创作服务:“我特别希望我们将来的播出机构在前期就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这种探讨把我们总结的收视率规律和编剧来分享,共同切磋,通过这个切磋把艺术规律和收视率尽可能的兼顾起来,这样就有可能创作既有高收视率又是高品质的作品。希望我们的编剧在源头阶段深入分析研究收视率,使我们在前期的运作中,尽可能把收视率和导向性的问题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