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吉林:文化答卷 满载亮点

来源: 光明日报

在前不久召开的深圳文博会上,吉林歌舞团转企改制后的首场大型歌舞《长白神韵》惊艳亮相;为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长影集团精心打造的《大太阳》被确定为纪念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在吉林省科学发展的满园春色中,文化之花正竞相开放。

    节节攀高的成绩来源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根基,正如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所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归根结底要靠改革、靠综合改革”。2010年,吉林省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及经营性文化单位纷纷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或兼并重组,或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改革后,各文化单位权责明晰,机制灵活,迅速成长为骨干企业。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长影集团坚持电影创作和产业发展“两轮驱动”战略,依托全国性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推出了《倾城》、《斗牛》、《云上学堂》等一批优秀影片。同时,长影老区改造、长影世纪城二期建设正加快步伐。与长影集团一同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的吉视传媒有限公司,已经全面完成了全省电视网络整合和股份制改造,上市申请已经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前置审批。

    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充分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0年,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拍摄的电视剧《永远的田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把日子过好》、《花开的美丽季节》、《天地民心》三部电视剧在央视八套播出;“吉林期刊现象”引起业界关注,20余种期刊发行量超过10万份,5种超过50万份,其中《意林》超过百万份;与此同时,舞台艺术方面也呈现出活跃发展势头,京剧《牛子厚》成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填补了吉林省在该项目上的空白。

    作为吉林省首家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宇平文化公司不仅吸纳了大量残疾人就业,还打造出中华偶人、航模系列和叶艺系列等知名品牌。这家集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产品远销27个国家和地区,是吉林省松花石砚、宝凤剪纸、延边刀画等民间文化产业繁荣的缩影之一。

    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也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吉林省坚持将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列入民生实事,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省市县三级文化基础设施。2008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共有27项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新改、扩建6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文化大院4000余家、农村书屋703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达到8792个,覆盖全省85%的行政村……在社区,诗社、合唱团、花卉协会等文化团体蓬勃发展;在农村,因地制宜的农民艺术节、文化大院、民俗节、根雕、剪纸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