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有多小?严格的说它不是一个城,它位于广西北部、云贵高原九万大山南麓,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境内高山峻岭密布,深沟盆峪交错,风光秀美,但交通十分不便,属于“八山有余,不足一水一分田”的山区贫困县。它的名字叫罗城,传说中,它是歌仙刘三姐的第一故乡。
当然,今天说的这个人远没有刘三姐那么赫赫有名,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很朴素,朴素得像剑江边的一粒砂;他很平凡,平凡得如同九万大山深处的一株草。他的名字叫温献明,是罗城县图书馆的馆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罗城县支中心的带头人。“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你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你就不平凡。”这句简单却又深刻的话,正是对温献明坚守平凡、默默奉献的最好诠释。
2008年7月10日傍晚,一辆微型小客车正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艰难行驶,夏夜的山区十分寂静,客车急促的马达声显得非常刺耳。车上坐着的是温献明和他的同事们,他们勉强支撑着被颠簸得快要散架了的身体,紧紧抱着几个大箱子,箱子里装的是温献明的宝贝——娇贵的放映器材。这样的姿势,他们已经保持了5个多小时。温献明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此刻的他疼得已近乎麻木,只有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泄露着他的秘密。司机看不过眼,开了口:“温馆长,你这真是自讨苦吃,这么偏远的山疙瘩,你们一趟一趟来,不就是放几场电影,搞一点科普宣传嘛,你们找个方便点的地方不就行了?”“不远,不远,马上就到!”温献明声音里透着沙哑。“马上就到”,其实只是山路到了尽头。车靠边停下,温献明和同事们卸下几个大箱子,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线,肩挑手扛继续上路。
近半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宝坛乡庄洞村。此时离他们出发的时间已经过去了5个半小时。他们为了赶到这个地处罗城、环江、融水三县交界处的偏远小山村,跋山涉水花去了大半天的时间才抵达。但是,他们顾不上休息,就马上忙起来:拉横幅、接电线、连喇叭、立支架、挂幕布、放电影,还给村民们发资料,和村民们扯家常……电影放得绘声绘色,大人和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发的资料是农业科技、致富信息,村民们连连道谢……
当电影落幕,时间已经过了午夜,意犹未尽的村民帮着他们收拾好设备,自发地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温馆,常来啊,路太远,真是太难为你们了,每次来还自带饭菜,那么辛苦都没有在我们这里吃过一次饭。我们这个村难得有一次文化生活,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
那一瞬间,温献明和同事们的眼眶湿润了,满身的疲惫消失了。凌晨1点半,他们来到前一天通过的乔善渡口,发现渡口早已停渡。温献明只好找人去叫醒渡口的负责人开渡。终于坐上了回程的车,回程的5个半小时,在颠簸的山路上,大家抱着大箱子,很温暖地睡着了。第二天8点,他们又准时坐在了图书馆的办公室里……
这个故事仅仅是他们在电影下乡放映日所度过的平常的一天。从2007年9月文化共享工程罗城县支中心成立至2010年8月,这个放映队深入全县11个乡镇的48个行政村、105个自然屯服务群众,共播放了164场电影,赠送科技光碟202张,发放科技资料5万多份;驱车里程1.38万公里,观众人数达5.8万,放映队伍深受各村屯广大群众的欢迎。
他们送走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又迎来了多少个明媚的晨曦。正是这些平凡的积累和升华,使温献明和他的同事们的人生日益丰富,生命愈加厚重。不懈的坚持,平凡的努力,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享工程“服务惠民,共享文化”的真情实意。这就是我们“文化共享人”的追求!
作者简介
秦艺,男,广西桂林图书馆助理馆员。
周娴,女,《中国文化报》通讯员,文化共享工程广西桂林分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