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专访——六十年:西藏文化繁荣发展跨越史 展未来:雪域高原文化明天更美好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在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及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近日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就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的文化建设成就和西藏今后的文化发展战略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记者:张书记您好!非常感谢您拨冗接受《中国文化报》的专访。和平解放60年来,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西藏文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您有何评述?

    张庆黎: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的历程,是我们党领导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制度的跨越史,是一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史,也是一部文化繁荣发展的跨越史。

    新中国的成立,给西藏文化繁荣发展带来了希望。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解放军边进军、边筑路、边宣传,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西藏精神”,广大农奴在先进思想文化启蒙中觉醒,一曲《叫我们怎么不歌唱》唱出了百万农奴的心声,动摇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思想基础。

    民主改革,开辟了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天地,一部电影《农奴》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一首歌曲《北京的金山上》表达了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的喜悦心情,各族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解放,真正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和享有者。

    改革开放,开创了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一大批现代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大批优秀文化工作者茁壮成长,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不断推出,文化事业蒸蒸日上,艺术百花璀璨夺目。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西藏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大政方针,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理论广泛普及,舆论宣传基调鲜明,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对外宣传切实加强,文化工作为推进西藏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西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创新的形态,深刻地影响着当代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和西藏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目光。

    纵观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西藏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一部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过上幸福生活的壮丽史诗,是一曲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积极响应人民和时代的召唤,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时代进步的号角,倾情歌颂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人民军队、歌颂各族人民、歌颂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的奋进凯歌。

    记者:这样的壮丽史诗和奋进凯歌令人心潮澎湃。在和平解放60年后的今天,西藏文化又会奏出怎样的旋律?

    张庆黎:西藏和平解放60年后的今天,文化建设正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流思想舆论昂扬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泛普及,舆论引导坚强有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成为广泛共识,知党恩、跟党走,思稳定、谋跨越,促和谐、奔小康成为社会思想主流,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成为时代主旋律,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二是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西藏坚持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28%和91.41%。藏历新年晚会成为西藏各族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拉萨雪顿节等一系列文化节庆成为全国知名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大型电视政论片《跨越》在央视一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引起强烈反响。话剧《扎西岗》、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大型唐卡式歌舞《幸福在路上》等一大批精品力作获全国大奖。特色文化产业迈出新步伐,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民族优秀文化得到弘扬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仅“十一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就投入5.7亿元对布达拉宫等三大文物、白居寺等22处重点文物以及一批革命历史文物进行全面保护维修。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藏戏、格萨尔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唐卡等7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53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4部古籍文献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贝叶经》保护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藏学研究事业繁荣发展,藏文成为国家第一个具有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文字编码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藏医藏药、天文历算等传统文化瑰宝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开发利用。

    四是特色文化交流空前活跃。西藏文化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会中的展示影响广泛、反响强烈。与祖国内地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兄弟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坚持正面宣传西藏,加强和改进“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不断拓展、内涵更加丰富,开展中国西藏文化周、“感知西藏·中国西藏文化之旅”、藏学交流、文艺演出、文物展览等活动,有力回击了达赖集团散布的所谓“西藏文化灭绝论”,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良好形象。

    五是文化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学习教育、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主题宣传教育,各族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国际敌对势力和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及其险恶用心,“三个离不开”“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深入人心,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更加牢固。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扫黄打非·珠峰”工程,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和管理,有效遏制了敌对势力的“空中渗透”“地面渗透”和“网络渗透”。

    记者:对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您和西藏文化的广大建设者、管理者有怎样的体会?

    张庆黎: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关心重视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

    回顾我区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偏离;紧紧围绕西藏工作大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稳定的重要作用,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是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抓不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于心;深入揭批达赖集团反动本质,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主动仗,着力在思想上筑牢各族干部群众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坚固长城,是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勇于肩负;保护好、继承好、弘扬好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是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担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是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文化、党管意识形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总结好、运用好这些宝贵经验,对于全面推进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去年初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自治区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为西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辟了广阔前景。对此,您有何展望?

    张庆黎: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迫切要求。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工作主题,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目标等方面,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充分认识文化对提高各族人民整体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立足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文化对推动跨越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立足西藏的特殊矛盾,充分认识文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立足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充分认识文化对展示西藏良好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立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认识文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作用……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成为西藏自治区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识。

    在全区各族人民阔步迈上“十二五”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及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重要时刻,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于今年初召开了全区文化发展大会,就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进行了部署。会议提出,推动西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题,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重大责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文化强区、文化富区、文化稳区战略,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切实发挥文化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凝结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纽带,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坚持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努力形成全社会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各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第二,壮大主流,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要牢牢把握团结和谐、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主基调,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宣传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稳藏兴藏方略,大力宣传中央关怀、全国支援、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生动实践,大力宣传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大力宣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第三,全面覆盖,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重在建设,以基层为重点解决好覆盖问题,优先安排文化惠民工程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坚持“建养并重、建管并举”,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保障机制,做到有机构编制、有设施设备、有工作人员、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有经常性活动,充分发挥作用。结合群众的接受习惯和欣赏水平,改进方式,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寓教于乐,使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第四,增添动力,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激发动力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积极创造条件稳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围绕资源这个基础、政策这个保障、市场这个平台、人才这个关键,确保形成“四大要素”推动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第五,注重特色,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注重发挥文物佐证历史、教育人民的功能,溯源流、还本真、明是非,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西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深入挖掘、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规范,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切实保护好革命历史文物,用好用足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

    第六,打造精品,大力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创作、创造、创新的氛围,支持鼓励他们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文化创造热情,大力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文化氛围。着力提高藏语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抓好藏语文音像制品和书报刊等文化产品的出版发行,扩大藏文出版物免费赠阅范围,搞好藏语广播影视节目的创作译制,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

    第七,完善功能,大力打造我区特色文化产业。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其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日益凸显。我们要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功能,立足我区丰富多样的特色文化资源,坚持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相统一,既着眼于满足各族群众需要,又要坚持正确导向;既追求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既充分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又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发展壮大我区特色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为此,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能力水平。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大力支持、工作上强力推进、落实上务求实效。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惠民生、抓文化就是聚人心、抓文化就是兴未来的理念,切实改变那种认为经济是硬的、文化是软的,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甚至催得紧抓一下、想起来抓一下的现象。要真正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查考核,努力实现部门办文化向全党全社会共同办文化转变、片面认识文化属性向全面发挥文化功能转变、局限于区内小市场向开拓国内外大市场转变、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我们还从明确工作责任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督促检查方面提出了要求。

    让历史告诉未来,用文化凝聚力量。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全面推动西藏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各族人民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文化建设必将开创新的局面,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雪域高原各族儿女的文化明天一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