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指导、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办和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承办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技术交流会,于7月12日至1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到会致辞。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彦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英特尔、联想、浪潮、同方、惠普、全维智码、中国移动、东软、百年树人、中科软件等IT企业的相关专家,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31个省级分钟和13市县级支中心的近百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
刘小琴在讲话中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和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介绍了文化部关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考虑。她指出,文化部将重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基础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多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平台,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数字资源、技术与标准规范方面成果显著,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资源保障与技术、标准支撑;公共电子阅览室作为基层服务窗口,是汇聚“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及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终端。三大惠民工程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同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刘小琴强调,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发挥着支撑、整合、串联、集成服务的重要作用。
张彦博在讲话结合“云计算”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的应用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对“共享工程”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他指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文化创新工程。它取得的成绩、发挥的突出作用,与多年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他强调,要不断对新技术进行学习研究,进而消化吸收,不断将新技术引进到“共享工程”的工作中来,使得工程始终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张彦博要求,下一阶段,一是要充分认识并进一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中的强大引擎作用;二是要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会上,来自“共享工程”山东、上海、安徽、陕西四个省级分中心的代表,先后介绍了本省关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成功经验。
会议期间,“管理中心”主任助理、资源建设处处长罗云川,技术管理处副处长胡晓峰,资源建设处副处长琚存华将分别就“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云计算与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目录服务系统”进行介绍。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邢春晓教授也将就“与计算及其发展”做主题演讲。会议还将进行分组讨论,并组织与会代表参观“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实地考察眉县支中心和青化乡公共电子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