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彰显深圳文化魅力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在即,涌现在深圳街头巷尾的《论语》金句公益广告如清风拂面,不仅给市民以传统文化之熏陶,更表达出深圳喜迎八方宾客的盛情。

    在深圳,无论是小区还是村民楼,小朋友或是老年人,本地人还是外来人,无一不被大运会的激情与活力所包围和感染。大运会无疑将成为深圳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意义不仅在于增进深圳的体育文化,更在于对深圳人文精神的张扬和提升。

    Start Here,Make a Diffrence!今天,记者带您走进开幕前夕的深圳大运会,走进大运文化园,感受不一样的精彩文化!

    大运文化园开园迎客

    7月19日,融合表演、文化展示、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运会文化商业配套项目——大运文化园正式开园迎客。近日,记者前往已开园一个多星期的大运文化园,详细了解文化园的运行情况。

    大运文化园是龙岗中心城大运赛区一村(大运村)、一园(文化园)、一中心(比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主场馆以西,龙岗体育中心以东,与大运村隔龙翔大道对望,与大运城市公园连成一体。园区总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项目实际利用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该园是龙岗区政府围绕“青春大运、绿色大运、科技大运、人文大运”的理念,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满足各国运动员、技术官员、中外游客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及观光购物的需要而打造的一个融展示、表演、购物、餐饮、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商业配套项目。它的建成和运营,将进一步完善大运村周边的生活配套环境,让四方来宾了解中国、了解深圳、了解龙岗,领略中华文明,感受精彩大运!

    经过几天的试运行之后,大运文化园通过游客回访、专家意见等不断完善园区的功能配套和活动安排。针对大运文化园目前展示、购物功能突出,互动娱乐不多,吸引力不足等情况,主办方不断创新,增加了一些互动性、趣味性活动。比如,南澳渔家娶亲,在展示一些民间绝活时,让运动员参与其中、亲自动手,去体验其中的奥妙。而对于休闲类的场所,比如酒吧街,多增加了一些音响设备和舞池,给年轻人尽情放松的空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文化园结合深圳这个创新城市的特点,将文博会中有意思的体验纳入到文化园的娱乐活动设置中。

    旧房改造 节俭办园

    在青山掩映下的大运文化园,风格统一的绿色纵向彩条外墙显得格外显眼又具活力。谁能想象,这样一组吸引人眼球的建筑群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来,且工期不过短短的两个多月。

    据承建该园基建工程的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黄工程师介绍,该项目去年11月完成了方案招标工作,今年3月完成施工及监理的招投标工作。4月1日正式动工,5月30日,外墙及室外工程基本完成,6月10日起,各个布展单位及商家陆续进场。

    据了解,为了使文化园与大运片区形成视觉通廊及公共活动空间,承建方针对建筑外立面及景观进行了整体的设计与改造,将大运公园内的景观连续引入文化园区,使建筑巧妙关联,从而营造出一个完整的公园体系。

    大运文化园能在如此短时间内,由一个旧工业区华丽变身为一个融多功能为一体的亮丽文化园区,除了承建单位的加班加点施工外,也离不开龙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的团结合作、辛勤劳动,凝结着每一个深圳人的期盼与祝福。

    当记者走进大运文化园工作人员的办公室时,简陋的景象让人有些惊讶。光秃秃的几张桌子上,放着为数不多的电脑,几把椅子散放其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节俭办大运”的理念在每一个大运场馆随处可见。

    大运文化园的建设始终本着 “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节约原则,各工作小组在保证工作成效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各项开支,在与设计、布展、施工单位洽谈过程中,激发其参与大运文化园建设的荣誉感,以最优惠的价格参与大运文化园的各项工作。

    功能完善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大运文化园共有8个功能区,包括“一馆、两场、五区”:即葡萄酒文化体验馆、啤酒广场、文艺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创意文化区、特色商品区、时尚购物区、餐饮休闲区。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葡萄酒文化体验馆。体验馆提供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希腊、澳大利亚、智利、美国、南非等国出产的数百款优质原瓶进口葡萄酒。届时将以美酒为媒,为来宾搭建沟通、交流和增进友谊的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展区采取实物展示和手工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实物展示包括麒麟、南澳草龙、剪偶、龙城盘鼓、沙头角鱼灯、布吉客家凉帽等特色项目;手工艺展示主要是邀请手工制作艺人现场制作、表演,同时有近50场中国特色的京剧、豫剧、汉乐、黄梅戏等精彩表演,将极大丰富大运会的文化内涵。

    而创意文化区则最受小朋友们的欢迎。该区以“青春、时尚、交流、友谊、互动”为主体,结合大运元素,围绕展示、互动、销售三大要素进行空间布局,设立了深圳特区30年摄影展、大运历史文化与艺术展、油画、动漫等共16个功能展示区,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互动体验活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8个功能区已全部布展到位,8月4日前,所有参展单位和商家负责人、文化活动全部到位。届时,不论是运动员,还是市民、游客,将欣赏到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据了解,大运期间(8月6日至23日),除开、闭幕式当天外,每晚还将在文化园的中心广场定时上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其中包括龙岗区文化馆组织的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10场本土文化特色演出。此外,还外购6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节目,包括广州战士杂技团的杂技等。

    文化活动还将精彩不断,记者获悉,大运会期间,深圳市文化部门精心策划组织了“2011全民欢乐庆大运系列文化活动”,将为市民送上200余道文化大餐,涵盖了“2011深圳大运艺术节”“大运村文化活动展演”“市民文化活动”三大板块。

    据统计,深圳市在大运期间的文化活动共有舞台艺术演出62台84场,艺术展览和文物展览3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展示活动7项,各区举办大中型市民文化活动44项,开放大鹏所城、鹤湖新居等文物古迹景点11个,东部华侨城、世界之窗等主题公园推出大型专题活动4项,大运村及龙岗大运文化园也将特别为各国(地区)体育代表团组织举办专场演出及展览展示活动82场。这些活动,旨在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展现深圳青春时尚城市特质、丰富各国(地区)运动员和嘉宾文化生活,同时也是深圳市“办大运、惠民生”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

    文化自觉让深圳更具品位

    著名学者费孝通主张每个民族都要通过文化自觉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和他人的文化,既要坚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又要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最终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文化自觉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有了文化自觉,我们才能博采众长,使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圳正是在这种文化自觉中逐渐改变人们对它的偏见,并成为一座市民充分享有文化权利的“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

    文化自觉 提升城市影响力

    深圳经济特区曾被视为“文化沙漠”,缺少厚实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深圳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在刚过而立之年的今天就拥有了“全国文明城市”“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等等殊荣。深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已初步彰显。

    早在2003年,深圳就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高品位国际化文化城市。继而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等文化创新理念。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特别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取得的成就令全国瞩目。正因为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和开拓创新精神,深圳的文化投入不断增加,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创意层出不穷。尤其是为了适应深圳未来城市发展而提出的“两城一都一基地”(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建设,更赋予了深圳这座城市新的生命力。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每年11月是深圳的市民读书月,“阅读·进步·和谐”已成为读书月永恒的主题。深圳人均购书量已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文化自觉 体现在公共文化建设上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由于毗邻香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加之包容性,更使它成为中外文化交融之地,因而也激发了更多的文化自觉。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华夏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景观,彰显着深圳特区31年来文化设施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位于深圳中心的福田区更将最好的地段用于满足文化所需。自莲花山鸟瞰,市民中心、音乐厅、图书馆、少年宫、中心书城、广电中心、关山月美术馆等现代文化院落,以及正在兴建的深圳当代艺术馆构成了深圳开放文化的亮丽风景。而在深圳宝安新中心区,与前海接壤的最好位置,也将投资26亿元兴建文化艺术中心、演艺中心、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五大文化设施。在宝安区所属的10个街道,深圳也各投资1亿元,分别修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文化中心。

    文化自觉让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如今,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领先,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特别是“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入选全国首批文化创新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深圳形成的“十分钟文化圈”和“一公里文化圈”,使城市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各级文化阵地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为“文化立市”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满足城市发展中的文化需求,令深圳更具文化魅力。

    文化自觉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衡量一座城市是否有幸福感,要看市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如何。深圳每年1万多场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实现了市民的文化权利。

    深圳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已形成品牌。从“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到“外来青工文体节”,从“文博会艺术节”到“创意十二月”,从“美丽星期天”到“戏聚星期六”,从“送戏下乡”到“室内周末音乐会”,从“广场文艺演出”到“艺术精品演出季”,既有适合普通老百姓的群众文化,也有提升鉴赏能力的高雅艺术。深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品牌活动,让这座多元化的移民城市更具文化品位,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充分滋养在文化的春雨中。

    “深圳十大观念”中有两个是:“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它们不仅体现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自觉,也昭示着已过而立之年的深圳,将迈入一个更成熟、更理性的时代,把自身建成文化自立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以及国际文化名城。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当文化自觉也像水一般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定会变成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深圳得改革开放春风之先,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一个边陲小镇以及原宝安这样的传统农业县,已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大都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文化自觉造就了深圳今天的辉煌,为“文化立市”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也必然为深圳未来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