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以创建工作促名城发展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全面启动。启动仪式上,宝鸡市政府有关领导表示,将通过创建工作,将宝鸡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人民生活幸福感强、文明程度高的城市。

    6月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座谈会议上,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结果,28个城市和地区成为首批示范区,宝鸡市榜上有名,成为陕西省及关天经济区唯一获批创建示范区的城市。

    地处陕西西部的宝鸡市是炎帝故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周秦王朝的兴盛福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宝鸡市在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名市”战略的同时,以“两馆一站一场一室一队”建设为基础,以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和文化惠民演出为抓手,以凸显市县乡村(社区)四级文化网络服务功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以积极构建大文化格局、努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以文化体制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加强。目前,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3个、图书馆13个、乡镇文化站13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62个、专业文艺团体14个、业余文艺团队931家。

    据宝鸡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杨茂生介绍,宝鸡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宝鸡市市长戴征社为组长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文化广电、财政、发改委、文物旅游、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以及宝鸡各区县的区县长。各单位、各区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按照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作为创建工作的重头戏,宝鸡市将提供充分财力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该市将投入9500万元,新建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宝鸡市图书新馆;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资源,改建主体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原青铜器博物馆为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非遗陈列馆);加强流动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为市、县(区)两级图书馆各配备一辆流动图书服务车及一辆流动文化服务车等。

    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方面,宝鸡市将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即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县区图书馆为分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二级分馆,村(社区)图书室为分点,同时,吸收大专院校、部队等单位的图书馆加盟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

    日前,在宝鸡市举行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座谈会上,陕西省文化厅、省图书馆、省艺术馆和陕西美术馆以及有关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对宝鸡市的创建规划、创建方案、制度设计研究方案、宣传方案进行了再次论证,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建议和意见。据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介绍,为扎实推进全省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陕西省除了给予大力扶持外,还将组建创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各地创建工作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