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侵华日军的打扮,手握“三八大盖”押着“花姑娘”,还一脸的笑容……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还有人扮“花姑娘”。“创意挺好,可这说得过去吗?”对于该旅游项目拿国耻来取乐的行为,不少网友非常愤慨。而对于网友的批评,谭家桥镇政府旅游办的负责人则认为,让游客了解这段历史,具有教育意义。
网友反映
游客扮日军抢“花姑娘”
2日上午,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有一个旅游项目,游客扮成侵华日军攻打村庄还抢“花姑娘”,并质疑“这样的旅游项目合适吗?”
从该网友的微博贴图上记者看到,一群身着侵华日军军服的人,手握“三八大盖”,押解着几位“村妇”,其中的“日军军官”手提军刀坐在三轮摩托车上,“侵华日军”们的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该微博发出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从网友的评论看,绝大多数的网友对这一旅游项目持反对态度,一些网友称开发此旅游项目的单位“真是想钱想疯了”
当地回应
本意是做“红色旅游”
2日上午,记者就此事拨打了谭家桥镇政府旅游办公室的电话。该办公室一位汪姓主任介绍,网友所说的旅游项目是经镇政府同意后由当地一家公司开发的,其初衷是“为了做红色旅游,让年轻人参与该项目,了解这段历史,教育年轻人”。
汪主任介绍,该旅游项目今年上半年刚启动,目前正在试营业和升级改造当中。该旅游项目实际上是游客表演的娱乐活动,景区有专门的导演,游客自选角色,有人扮日军、有人扮汉奸,还有人扮村姑和八路军,他们将表演一个“日军进村扫荡——掳走村姑——八路解救”的过程,“景区里有几间土房子,有全套的武器道具,还有爆破,非常逼真。”
汪主任还透露,该旅游项目刚刚启动时,就受到了不少网友的批评。当时为了做好宣传,汪主任按照领导的意思,将该旅游项目推介到了网上,并贴有图片,很快就遭到网友的谴责。“网友都不赞成这个项目,说这有损国家形象,抢‘花姑娘’也很俗气。”汪主任说,她随后就将网上内容全部撤掉了。
专家看法
这是不应该的喧闹
“粟裕大将的部分骨灰就葬在谭家桥,我曾经参加了一次祭拜,亲眼看到革命前辈在他墓前哭着讲述革命年代的经历。”对于谭家桥的该旅游项目,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以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诉记者,谭家桥是一个缅怀先烈之地,该旅游项目的做法“污染了革命先烈的灵魂”。
“抗日战争牺牲了那么多先烈,他们用血换来了胜利。可如今我们自己人扮日军寻乐,这根本不是旅游文化,而是不应该的喧闹。而且,表演中还有掳掠‘花姑娘’这样低俗的内容,实在有伤风化。”王开玉说,抗日战争是一段屈辱史,国人应该谨记,而不应该以此来取乐。
北京晨报:抢“花姑娘”背后的文化糟蹋
黄山市普仁滩景区开发了名为“红色实战”的旅游项目,让游客扮作日军抢“花姑娘”重现“鬼子进村”。当地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初衷是“为了做红色旅游,教育年轻人。”消息一出,外界纷纷质疑该项目“伤害国人感情”、“见利忘本”。而在笔者看来,对文化的自我糟蹋与盲目热捧才是其上马背后的原动力。
“鬼子进村”项目打着“红色文化”大旗,以“缅怀抗战风云后,嬉戏青山绿水间”为主题。然而我并未看到文化。该项目参加者皆为年轻人,他们并未经历抗战的艰难岁月,虽然我不知耄耋老者见到这样的场景是否会老泪纵横,但我可以肯定这样的举动在他们看来不具备任何旅游的笑点。上马这种项目,只能表现出我们对自身的蔑视。
发展经济我们无需指责,但如果以利益诉求为准则设计历史再现,无异于单纯追求自然资源开发而破坏生态平衡。没有历史的庄严与厚重感的旅游设计,难道真把历史看作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如冯骥才先生所言: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文化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旅游公司将来自于文化与历史的真实还原为来自原始兽性的侵略与野蛮,才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
来自精神与文化的恶性循环极有可能导致文化的自我糟蹋与人格的自我虐待成为“潮流”。我们在抵制“鬼子进村”式项目对民族感情践踏时,需要彻底厘清背后的文化市场与精神市场,摒弃文化的自我糟蹋倾向,才能解决当下以文化为名的行业乱象,展示出文化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