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我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只要拥有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人生就会充满无限的力量。这两年在文化共享工程的帮助下,我的人生道路越来越宽广,生态养殖也越来越兴旺,还带动了乡亲们共同致富。”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万兴乡公平村的生态养殖专业户朱福顺说。
万兴乡公平村位于成都市郊区的龙泉山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以前这里没有公路,不通电,信息闭塞,村民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1998年,中专毕业后的朱福顺进入重庆的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几年下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然而由于孩子重病,他后来不得不卖了公司为孩子治病,这让他接下来的生活没有了着落。回到家乡?没有资金,没有技术,谁又能帮他?朱福顺当时颇感为难。
2008年春天,龙泉驿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落户公平村,村民不但可以在这里免费上网、看电影,还可以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参加国家、省、市、区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当时,朱福顺一有空就会到村上的共享工程服务点转一转,上网看看信息、电影,也会参加一些技术培训,慢慢地,他开始喜欢上了这里的学习氛围。
在公平村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管理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朱福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在家乡搞绿色山地生态养殖。有了这个想法后,龙泉驿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和龙泉驿区团委都非常支持,还积极为他联系了成都市的大型养殖基地让他参加实地培训。朱福顺在这家养殖场找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在这里,他细心学习师傅的养殖经验,并学习了如何防治病情病疫、配制相关药物和注射疫苗等。经过3个月的学习和上网搜集,朱福顺了解了养殖行业的技术和利润空间,他决定在家乡筹办属于自己的养殖基地,养殖生长周期快、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小的七彩山鸡。
2008年5月,朱福顺拿着经过多方筹措的5万元钱,在文化共享工程的帮助下,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他自己动手建场地、搭鸡舍、选鸡苗、做防疫,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省成本和开销,还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保温室、孵化器等,并引进了800只鸡苗试养。农村山林大,通过自然放养,山鸡长势良好,朱福顺的养殖场算是建成了。为了了解市场行情,促进山鸡销售,村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的管理员开始帮他上网查询养殖现状、收购信息,在管理员的指导下,朱福顺还学会了在网上销售山鸡。半年后,朱福顺的养殖场销势喜人,他养殖的山鸡顺利销往成都市的各大酒店、宾馆、超市、餐馆等。朱福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自费到北京参加山鸡养殖培训,还在网上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学习研究配制独特的中药饲养配方,大大提高了山鸡的销量。不仅如此,他还增加了养殖的品种,这些都让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生态养殖场的规模也日益壮大。目前,朱福顺的养殖场山鸡存栏数达5000只,解决了当地8个人就业,在文化共享工程的帮助下,他示范性地开创了一条特色养殖致富的路子。在他的带动下,万兴乡出现了一批像他一样的养殖户。经过当地媒体的报道,省内新都、大邑、金堂、简阳等其他市县的村民也纷纷到公平村学习他的山鸡养殖技术。2009年,在成都市举办的第23届龙泉国际桃花节上,朱福顺的七彩山鸡获得了“龙泉十大特色产品”的称号。
“自己富了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了才算富。”在文化共享工程的带动下,朱福顺积极参加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并用自己的事例和亲身体会教大家走致富之路,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他在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班上学习的剪影,是文化共享工程为群众带来实惠的又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曾明伟,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副主任,龙泉驿区图书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