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丰富农民夏季文化生活 文化大餐让农民“畅享一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为进一步丰富、活跃群众的夏季文化生活,连日来,天津各区县文化部门相继推出了戏曲大赛、爱国主义影片展映、书法绘画作品展等系列“消夏文娱大餐”,使群众在欢歌笑语中度过一段欢乐和谐、文明健康的夏日时光。与此同时,广大群众还自发组织了一系列消夏活动。在大家的参与下,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广场都成了农民休闲的乐园。

    “国粹”赢得满堂彩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程村村委会小礼堂传来阵阵京剧彩排声,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场,一句句唱腔、一个个扮相,虽不是正式演出,还是赢得了戏迷的阵阵喝彩。这对于该村成立了13年的宏程京剧社的演员们来说,只是一次最普通不过的排练。

    社里的骨干演员溪派老生潘润岭是一名活跃在乡间大舞台的“草根”票友,虽然是个普通农民,但他先后为数万群众献上了大小几十场精彩表演。谈起京剧,老潘精神十足:“正是因为着迷咱们的国粹,才使我们大伙走到一起,10多年来一起排练、一起进步,结下的深厚情谊使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有的一家三口齐上阵,乡里乡亲,就像个大家庭一样!”

    “今年的西青文艺大舞台第一场就是我们的专场,这第一炮务必得打响!”剧社负责人皮洪刚信心满满,老皮说,剧社成立之初大伙谁也不懂京剧,那时只有五六个人,后来请了好几位专业京剧演员作为指导,经过这10多年的付出,宏程京剧社变得小有名气。现在全社一共16个人,排练场地从20多平方米的房间到70多平方米的车库再到村里500多平方米的小礼堂,大家从对京剧一窍不通,到对各折子戏朗朗上口,再到鼓、锣、钹、小锣、京胡、月琴、三弦、阮等京剧文武场齐全。成立以来,剧社成员们先后排练演出了《铡美案》、《穆桂英》、《文昭关》等京剧名段。每到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喜庆节日,他们还自编、自导、自演京剧晚会,让村里村外的老戏迷们过足戏瘾。剧社把几年来村领导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村风民俗、群众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发生的喜人巨变编成了京剧联唱《一日千里,红日阵阵升》,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一居一品特色牌

    “咚咚锵”“咚咚锵”……踏着腰鼓的节奏,泰兴里腰鼓队的队员们身着粉红的服装,腰系红绸,身背腰鼓,步履矫健,鼓声整齐有力,上步、撤步、抬手、擂着鼓槌一招一式中充满着激情,这是东丽区丰年村街泰兴里社区腰鼓队排练的一景。泰兴里腰鼓队的成员有50多人,来自泰兴里及几个临近小区,领队孔姨说:“街里开展‘一居一品’活动以来,每个社区都有了自己的品牌文艺队,大家也经常交流,各文艺队的水平也都有了提高,这不,别的乡镇的庙会还特意邀请我们队去表演呢。”

    近年来,天津市各基层村街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居民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提升社区文化品位,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东丽区丰年村街道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一居一品”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活动。街道下辖的7个社区,利用各文艺队伍已有的群众基础,整合资源、聚集优势,根据本社区文艺队伍的特色,成立了各社区的特色品牌文艺队,形成了丰年红太极功夫扇队、新风合唱队、阳光健身舞蹈队、常熟美老年人评戏团、泰兴里腰鼓队等7支文艺队伍,有的队伍人数达80多人。文艺队员们定期组织彩排、演练,组织各社区联动的演出,丰富了社区居民们的夏日生活。

    除了以丰年村街为试点开展“一居一品”创社区文化品牌活动,东丽区在全区范围内针对百姓读书、看电影、看晚会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消夏活动:覆盖全区的122个配备1500余册图书和30余种期刊的农家书屋全面开放;756场次消夏电影放映直达各村;78个以村为单位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126个民间文艺团体的消夏演出到社区;全区举办4场大型消夏晚会。有读、有看、有玩,今年夏天,东丽村民们可以好好“畅享一夏”了。

    自娱自乐更精彩

    一天的燥热逐渐退去,丝丝的晚风习习吹来,在蓟县尤古庄镇西塔庄村的中老年活动中心,每天都有几百名村民聚集在这里,演唱歌曲和评剧选段、表演秧歌、合奏乐器。和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希望的田野》等欢快的乐曲,身着统一服装的中老年妇女们翩翩起舞。锣鼓队、秧歌队、花伞队的表演同样精彩,整齐的鼓点、欢快的秧歌、优雅的花伞舞,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这里,观众就是演员,演员也是观众。台上表演者全身心地投入,观众的掌声不绝于耳。华灯初上,夜幕徐徐降临,尽管天气炎热,却丝毫没有影响群众观看节目的高涨热情。直到晚会结束,许多群众还沉醉其中,交谈着、议论着,余兴未消,久久不愿散去。“节目太精彩了,真棒!”“百姓演员唱给百姓听,这种自娱自乐的形式真好,真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村民们说。

    村民老张说:“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老年人自发搞这些活动,愉悦了身心,也歌颂了祖国。”这边热闹的歌舞精彩呈现,而另一边图书室也火了起来。连日来,在蓟县尤古庄镇崔庄子村的图书室内,村民或阅读报刊书籍,或登录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站,或讨论发家致富的新打算,图书室成了村民消夏休闲的好去处。

    近几年,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农民朋友越来越感到“技”不从心。尤古庄镇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种植,村民意识到,没有技术,想种好蔬菜发家致富很难,于是农闲之余纷纷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农家书屋学科技、长知识、增才智、怡情趣。据了解,尤古庄镇一直把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来抓,18个村建成了健身广场和村民健身中心,44个村建成了文化室和图书室,村民可以读书看报,可以免费看电影。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改变了尤古庄镇人民的生活,也促进了邻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