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文化的作用是什么?那就是充分发挥文化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桥头堡建设探路搭桥。”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在近日召开的云南省文化厅桥头堡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全省文化系统开展“学习《讲话》思改革,抢抓机遇谋发展”文化自觉教育实践活动作了统一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集中开展以提升文化自觉、抢抓桥头堡发展机遇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云南省文化系统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云南省文化厅党组坚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促成效,在统一思想中提升文化自觉,在总结经验中增强文化自信,在桥头堡建设中扩大文化开放,在转变方式中谋求文化自强。为此,云南省文化厅及时下发了《关于在全省文化系统开展“学习〈讲话〉思改革,抢抓机遇谋发展”文化自觉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并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年度检查考评的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强化保障措施,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落实到推进桥头堡建设上来,以新的举措推动新的发展。
据介绍,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将从今年8月开始,至2012年12月结束,分动员学习、分析检查、落实提高3个阶段进行,主要围绕“强化文化自觉,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这个主题,引导全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认真思考,在大文化格局下怎样强化文化职能、怎样履行行政职责、怎样发挥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作用3个命题,重点解决因循守旧的观念问题,树立文化发展的新理念;解决得过且过的思想问题,增强文化建设的使命感;解决推诿拖拉的作风问题,强化文化工作的责任心,提高抢抓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持续性。着力在如何通过创新手段实现改革目的、如何抢抓桥头堡建设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两个方面理清思路、推动实践,强化“抢先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在全省文化系统真正形成“以创新观念形成文化自觉,以创新机制形成文化活力,以创新方法形成文化效能”的改革创新浓厚氛围,把云南文化的黄金机遇期变成黄金发展期,推动云南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在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云南将重点围绕4个方面加大创新实践力度。
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新的文化支撑。围绕桥头堡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云南地缘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以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物博物、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艺人才培训、数字内容和动漫、网络游戏等为重点领域,通过实施文化交流展示、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交流窗口、文化交流基地、文化交流能力五大工程,努力建成一批文化交流合作的重大项目、重要基地和知名品牌,把云南打造成中国面向西南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文化贸易的重要通道、文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文化信息的媒介中心、国际和谐文化建设示范区。重点推进省博物馆新馆、西南国际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及州(市)“三馆”、东南亚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大力实施国门文化形象建设工程,在边境口岸建设国门文化交流中心,在边民互市点建设国门文化友谊广场,在边境一线行政村建设国门文化交流设施;加快未达标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改扩建,加强基层文化资源整合,提高阵地建设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新的文化动力。通过抓重点、抓难点、抓服务,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推进民族文化与高新技术的融合,鼓励扶持对舞台艺术、音乐、美术、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源等进行数字化转化,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演艺、娱乐等方面的设施和技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充分利用“银文”合作机制和平台,帮助有项目、有需求,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获得银行多样性的金融支持;带领文化企业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加快打造文化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着力抓好中国—东盟数字文化网络基地建设。
三是大力推进网络工程,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新的文化平台。充分发挥云南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国家和省级文化先进县、文化惠民示范村(示范社区)的带动辐射作用,集成、整合和提升公共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快构建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起以固定文化设施、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同时,加快推进《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文化市场管理的立法工作,开展《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立法调研,制定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以法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高效运行。
四是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新的文化路径。全力做好红河哈尼梯田、普洱景迈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滇越铁路”“茶马古道”保护工程,开展大型遗址公园建设和博物馆联动体系建设试点,抓好迪庆藏区、大理民族地区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和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总结各地文化旅游发展的经验,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与使用权、所有权与让予权分离方式,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