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大舞台扎根基层惠民生——黑龙江省巴彦县西集镇打造群文活动品牌纪实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强镇的巴彦县西集镇,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经过精心准备、科学规划,2007年隆重推出了“放歌驿马山、乡村大舞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目前,该品牌已发展成为辐射力强、影响力大、带动力明显的黑龙江省知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门举办的“放歌驿马山、乡村大舞台”第五届系列广场活动共演出30场,参演人员涵盖农民、工人、教师、干部等不同群体,观演人数达10万人次。西集镇党委书记李彦国告诉记者,该活动虽然开展只有5年,但由于它扎根乡村、扎根基层,人民群众需要它,这令它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西集镇文化馆馆长田广玉说,大舞台通过比赛、会演等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自成立以来,每年年初有演出规划、每季有演出计划、每月有演出指标。大舞台推出之后,西集镇的文明程度获得了大幅提升、群众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文化底蕴也更加厚重了。

    记者了解到,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有五大特点。一是演出人员本地化。参演人员均来自西集镇本土干部群众,这有利于充分挖掘地方人才,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表演潜能。西集镇民间活跃的两支老年业余秧歌队,现有队员80余名,他们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在镇政府的引导下也积极参与到大舞台的文化活动中来。二是节目编演自主化。每次演出节目全部由当地文艺人自编自演自发创作,看到自己创作的节目有展示的机会,不仅会激发文艺人的创作激情,也能提高文艺人整体创作的能力和创作水平。三是演出主题鲜明化。每次演出都主题鲜明,特别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镇文化站通过主办、承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书法、绘画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四是文化宣传经济化。每次演出活动,都展开宣传活动,如:司法知识宣传、计划生育法宣传、小城镇建设宣传等。五是活动经费社会化。每次演出活动经费全由社会提供赞助,政府不花一分钱。

    为使大舞台活动生命力更旺盛,西集镇还成立了文联,主动承担文化活动的组织承办工作。目前,文联下属作家协会、诗歌协会等各类专业协会7个,吸纳会员58名。自2008年9月组建以来,文联共组织开展歌舞演出、秧歌会演等文化活动10场次,各相关协会创作各类专业作品8件,编排歌舞节目4个。

    开展群众文化需要文化场所,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也要有像样的文化基础环境。2006年,西集镇将文化站地址定于镇文化公园,根据镇文化公园特点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投资30万元在镇文化公园内完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欧式风格综合文化站,还同步规划并设计了与文化站相关联的周边附属配套设施。目前,文化站已成为集阅览室、活动室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站的建成,为大舞台品牌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文化站也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能人投入到大舞台品牌活动中。例如,山前村农民宫景新,自幼喜爱音乐,文化站里的乐器没有他不摆弄的。2008年第二届“放歌驿马山、乡村大舞台”,他以自己编唱的歌曲《说说咱们老百姓》一举夺得表演一等奖。据了解,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站的作用,西集镇又在6个行政村新建了集村部、村级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村级社区文化综合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