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绿色网络——安徽省加快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在文化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决策部署下,“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工程辐射范围,提前实现了全省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既定目标。“十二五”期间,为保障基层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部推出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公共电子阅览室是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设施和丰富的数字资源而实施的一项工作计划。公共电子阅览室改变了“书”的形态,转变了“读”的方式,变更了“借”的程序,让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有了新的途径。安徽省作为全国首批9个试点省之一,在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试点

    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安徽省成立了由省文化厅分管厅长为组长,文化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徽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目标、试点范围和实施步骤。按照该方案,到2011年4月底,安徽市、县级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完成规模扩大,设备升级:“五一”开始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2011年9月底,完成所有试点的街道、乡镇、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并全部免费开放。

    资金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央财政尚没有对试点工作拨付经费,安徽省文化厅积极 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调剂筹措经费,在全省农村文化专项资金、文化共享工程村级点建设经费的分配中对试点地区予以倾斜。省级财政试点经费总计投入353万元,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试点市区县积极响应,周密安排,分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 铜陵市、芜湖市、宁国市已基本完成市、县公共电子阅览室硬件设施建设,并实现免费开放;街道、乡镇和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也正在积极筹备。

    强化资源整合,引导绿色上网

    安徽省分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资源整合,推进共建共享。一是在保持原有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连续性基础上,适当增加数字资源采购数量;二是针对未成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加工和采购特定资源,形成特色资源体系;三是利用先进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和服务平台整合,通过互联网、VPN、移动存储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同时,依据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制定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V1.0)》和有关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搭建管理系统技术平台。一是利用原先各县支中心建设时购置的信息浏览监控管理软件进行软件升级,升级后公共电子阅览室终端管理系统实行实名注册制度、服务情况监控和统计、上网限时制度,上网内容即时监控,杜绝不良信息的侵入和传播,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引导和推荐使用健康游戏。二是通过建立资源推送管理与统计平台,及时将各类数字资源自动推送到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同时系统自动收集统计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资源使用情况。

    引导公共电子阅览室读者访问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读者提供一个内容健康、学习方便、娱乐丰富的多功能绿色上网工具。省级分中心负责制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模板,各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可根据读者年龄范围和区域特点,配置栏目内容,同时整合第三方资源开发部署公共电子阅览室桌面管理服务平台,对符合公共电子阅览室要求的游戏、动漫书、有声读物、学习软件、视频等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实现资源导航一站式服务。

    健全管理制度,实现良性发展

    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后,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开放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安徽省级分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正常、高效和持续运转,主要包括《安徽省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管理方案》、《安徽省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规范》、《安徽省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读者须知》、《安徽省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等。

    各级支中心也逐步建立、健全各项服务管理制度。如在对未成年人的上机管理上,芜湖市繁昌县对未成年人上网实行“5限”管理制度,即:限陪——未成年读者必须由其家长陪同办理“多媒体阅览证”;限区——未成年读者须在指定的少儿区上机;限时——未成年读者上机时间不超过2小时;限网——在电子文献阅览室少儿区PC机的页面上增设了文化部允许的未成年人益智游戏和动漫“快乐生活”少儿多媒体窗口;限管——建立少儿多媒体电子文献阅览室辅导员管理制度,开通社会监督电话。

    结合免费开放,拓展服务功能

    长期以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一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在极力呼吁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针对网络过度娱乐化的现状,安徽省在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工作伊始,在服务功能上就注意到了3个方面的兼顾:一是电子阅览室信息浏览功能,二是绿色娱乐休闲功能,三是网络学校及培训功能。

    突出重点,区别服务。将公共电子阅览室划分为信息浏览区、检索服务区、娱乐休闲区、培训学习区,按照各区对电脑要求的数量和配置,灵活分配现有资源,进行分区管理。还将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一些儿童教育网站的网址做成专辑,放在桌面上便于小读者们点击浏览。为防止儿童浏览不健康内容,公共电子阅览室还为儿童区安装了“反黄专家”软件,有效地抑制了儿童接触网上黄毒及其他一些不健康内容。为更好地服务少儿这一特殊读者群体,管理员会很负责地询问每一个来电子阅览室的未成年人:作业是否做完,来上网是否征得家长同意。对于18岁以下的少儿读者,统一规定上机时间为1小时,最长不超过2小时。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培训。针对计算机水平较低、缺乏文献信息检索方面基础知识的读者,安徽省分中心采取讲座、讨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培训,如开展“走进电子阅览室共享网络文化——学会利用馆藏电子资源”系列培训讲座、夕阳红老年读者电脑培训、留守儿童网络快乐学习培训、少儿电子图书阅读培训、少儿动漫制作培训等。

    积极组织活动,营造绿色网络空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安徽省分中心与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举办了“童心向党闯关乐”2011第八届少儿网络寻“宝”有奖大赛、“阳光少年热爱党”电脑小报设计比赛和少年动漫设计制作竞赛等活动。通过比赛,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公共电子阅览室,提高其利用率。铜陵市支中心还开展了少儿电子阅读辅导,聘任志愿者和大学生担任辅导员,实行周末和假期开放,设立假期少儿影院;芜湖市支中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趣味网络阅读、网络知识培训、影视播放等系列活动;繁昌县支中心举办了电子政务培训、农民计算机基础培训、老年读者计算机培训和行政执法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