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番茄”: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的事情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轻点鼠标,选中自己想要借阅的图书,几天之后,快递人员就会将书送到自己手中,看完之后,网上提交归还申请,快递人员会再上门取书。这一切不但便捷,而且都是免费的。听起来或许太过理想化,但这在一个叫“青番茄”的网站上,已经成为现实。这个总部位于深圳、2010年8月上线的网上实体书图书馆,已经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服务,一年时间就积累了超过60万会员,并与200多家企业形成了合作。

    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青番茄”还刚刚起步,略显青涩。而随着名气日益增大,它开始面临众多质疑:为什么会去做这样一个网上实体书图书馆?如何让这样一个私人投资、服务全民的免费图书馆赢利?对于30岁出头的“青番茄”创始人、副总裁张丽娟来说,她理想的状态是: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培养公众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免费服务广大爱书之人,利用这个平台再进行商业合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的事情”。

    将实体图书馆搬到网络上

    “青番茄”将实体图书馆搬到网络上,用户登录“青番茄”官网注册支付押金后,即可根据“阅读尺码”借阅书籍,不仅借阅全程免费,送书、取书也都是免费上门服务,还有完善的量身订阅功能,可以让用户订阅喜欢的书籍。这样有诱惑力的服务,理所当然会吸引很多人。

    3年前,几个热爱阅读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感触于当时落后的阅读推广方式——无论是读书沙龙还是捐赠建设图书馆,都存在着覆盖面太小或者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如何用传播力更强的方式来推广阅读?在电子商务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几个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思考的是另一种方式:网上实体图书馆。在经过数月调研的基础上,2010年8月,“青番茄”网站上线。最初服务范围仅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后来逐渐扩大到了全国20多个城市。

    “我的‘精神食粮’到了!”一位在深圳科技园工作的读者讲起她和“青番茄”的渊源,印象最深的是印有绿色“精神食粮”字样的装书布带。区别于电子商务网站,“青番茄”每次送书都是用这个漂亮的环保袋装好,还书时一并取回。在网上晒“精神食粮”袋,也成为很多“青番茄”用户的习惯。

    “青番茄”的员工多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善于在细节上创新。比如确定用户可借阅图书数量和时间的“阅读尺码”,就借用了衣服尺寸的描述方法,分为M、L、XL、XXL4种级别,最小的M尺码需要充值110元押金,每次可以借2本书,归还时限为14天;最大的XXL则需要充值510元,每次可以借10本书,归还时限为56天。

    与传统图书馆一样,“青番茄”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借阅卡”和押金,很多方面都保持了传统图书馆的规则,比如逾期归还图书须交纳滞还金;图书遗失可购买新图书或按原价2倍赔偿等。当然“青番茄”网站也会融入一些网络元素,比如通过“布克族”寻找真正爱书的人们,组成图书社交圈子等。

    “‘青番茄’是一个拥有16万种书籍的图书馆,它将服务搬到了网络上,使用方法与传统的图书馆大致相同,只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网络优化。”张丽娟对记者说。

    “青番茄”靠什么盈利

    “青番茄”并不是一个公益组织,其全称是深圳市青番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于这家企业来说,物流配送成本无疑是巨大的支出。“青番茄”用户不用为递书买单,那么,“青番茄”究竟靠什么盈利呢?

    “目前直接的收入来源是‘每企一馆’,收取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年费,帮企业建立一个外包式的网上图书馆,企业员工从这里借书不需要交纳押金。”据张丽娟介绍,在青番茄成立前,他们走访了很多企业,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很重视自己的企业图书馆建设,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导航和专业人员,这些图书馆的书籍采购和配置运作并不理想。企业与“青番茄”合作,在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下能得到好的图书配置,“青番茄”也能通过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青番茄”对于企业客户还有很多外延服务,比如举办读书沙龙等,这类外延服务也在随着“青番茄”的发展逐步完善。

    其实,目前网站的收益基本来源于“青番茄”所实行的会员制。庞大的会员群体所支付的押金及由此带来的投资收益足以支付图书采购成本。“我们不向个人用户收取服务费用,但当个人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为网站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张丽娟说。而留心“青番茄”的网页不难发现,像“宜家收纳城”“星巴克杯装心事”等一些商业广告,无疑昭示了“青番茄”的盈利途径。

    “每企一馆”和广告收入仅仅是“青番茄”众多盈利方式的两例。与所有有着巨大用户基数的免费服务提供商一样,平台的潜在价值难于估算。“在读者的眼里,我们仅仅是一家依托于网站的图书馆,而在广告商和其他合作伙伴的眼中,我们则是蕴藏着巨大价值的平台,而且,作为一个全新的模式,“青番茄”可能会开发出一些现在还无法想象的新平台。”张丽娟说。

    这个“番茄”有点“青”

    有评价说:“革图书馆的命,这个番茄有点青。”而在张丽娟看来,“青番茄”和传统图书馆或者书店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而是同为一体的,“都是推广阅读的力量,只是各自的侧重点和方式不同”。

    张丽娟说:“在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全民阅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青番茄’就是要发挥一个补充作用,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不管便捷了什么、便捷了多少,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目前的中国,要在短期内建立起全面覆盖、发达的社区图书馆并不容易,这也为“青番茄”的生存提供了空间。

    这个“番茄”的“青”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网站承诺3至5天将书送到,但有的读者下单7天后,上网查阅发现书仍然处于“备货”状态,有时申请还书后,快递也是迟迟不上门。还有读者抱怨想看的一些书总是不在库存,莫非一些热门书只有两三本?而对于“青番茄”提供的“量身定做”服务,一些读者也质疑这项服务是否只是形式。对此张丽娟解释说:“‘青番茄’是一个图书馆,热门书籍被借空、一些读者无法及时借到想要的书属于正常现象。”同时,“青番茄”也无意与当当网等拼送货速度,“我们是图书馆,不是书商。当然,我们也在不断摸索优化服务,尽量让读者满意”。

    据了解,“青番茄”目前还在致力于推进“每校一馆”,针对大学生推出阅读履历卡,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积累情况;还有“每园一馆”,以“青番茄”图书馆为主导,为幼儿园提供优质绘本图书。“我们希望提供有趣、个性、时尚的服务,让人们爱上阅读。”张丽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