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东县:“文化包辅制”激发基层群众热情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农村文化人才短缺、群众文化活动较少、参演节目质量较差,这是困扰许多文化工作者在乡镇村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黑龙江省鸡东县的做法是,实施辅导员进乡镇包片辅导制度。

    自2009年起,鸡东县文体局实施辅导员进乡镇包片辅导制度,内容包括帮助乡镇村屯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培训农村文化能人和文化骨干、帮助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农民参与文化建设、辅导农村文艺人才等12项,并根据包辅村镇效果,对包辅人员进行奖励以及在晋级、涨工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当年,此项任务交给了鸡东县文化馆。

    鸡东县文化馆是省一级文化馆。作为全县群众文化的活动中心和培训中心,多年来,该馆相继开办了声乐、舞蹈、乐器演奏等培训班,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训、辅导文艺人才,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为各乡镇举办的文艺比赛和文艺演出提供演出设备和综合服务外,该馆还积极组织辅导人员下乡为农民提供文化服务。

    接到进乡镇包片辅导的任务后,鸡东县文化馆通过多层次、多侧面对所辖11个乡镇的文化站及文化大院的工作人员进行辅导。由于措施得当、辅导到位,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呈现出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亮点,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高潮”的良好局面。

    群众文化辅导员下乡包片辅导内容多样,涉及声乐、舞蹈、相声、小品、二人转等多个艺术门类,该馆根据辅导员自身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乡镇文化站,并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专业对口辅导。要求下基层开展综合性辅导,编厂歌、写兵戏,深入到企业、乡镇、边防连队等单位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每季度不少于30天。在节假日或农闲时,他们甚至天天下乡辅导。尽管工作量大,但文化辅导员们乐此不疲。

    朱凤娇是江西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毕业生,毕业后就到鸡东县文化馆工作。2009年恰逢辅导员包片下乡,她被分到了永和镇做文化辅导员,专门辅导声乐。她辅导的学生在全国少儿才艺选拔大赛中获得金奖。鸡东县文化馆副馆长王秀娥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她包片负责鸡东镇的舞蹈辅导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她特地到埃及去学习肚皮舞,并通过了埃及舞蹈协会的认证。经过她辅导的学生修春莲,凭借舞蹈《大展宏图》在鸡西市第五届农民文艺调演中获得金奖。

    提到实行文化辅导员包辅制前后鸡东县文化发展的变化,鸡东县文化馆负责人感慨地说:“3年前,在没有实行辅导员下乡包片制度的时候,要组建一场晚会,各个乡镇都是应付了事,节目形式非常单一。自从有了文化辅导员,群众自身演艺水平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各乡镇拿出的节目不但形式各异而且非常新颖,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高了。今年,东海镇举办了庆祝“三八”妇女节文艺汇演,平阳镇举办了秧歌汇演,鸡林镇举办了广场文艺汇演,向阳镇还不拘一格创建了‘进农家、唱红歌、我与农民手拉手’农村文化活动品牌。”

    鸡东县委宣传部部长殷洪亮说,鸡东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辅导员下乡包片辅导制度对鸡东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