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片酬暴涨”之怪现状
即将开机的电视剧《楚汉传奇》,创下中国单集电视剧投资的新高,被誉为中国最贵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又是一个标准的“大制作”——总投资高达1.7亿元,共80集,单集成本超过200万元,采用“名导+明星+巨资+高科技”的运作模式。尽管出演刘邦的“男一号”的片酬保密,但业界都议论纷纷,认为是重量级演员的“天价”片酬才导致投资加码。为此,导演高希希还特意辟谣说“投资将实打实用在拍摄和制作上,和演员的片酬没直接关系”。
高希希的话,并没有让媒体和业界停止猜想,此“男一号”的高片酬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另一部电视剧中,该大腕一集片酬为20万元,一部电视剧共进账700多万元,坊间还传出这位男星的片酬曾被喊出1集50万元的高价,被称为“中国身价最高的男演员”。
明星片酬暴涨,已是电视剧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片酬涨幅突破20%、30%的合理空间,达到300%、400%……堪称“疯涨”、“暴涨”。片酬暴涨给中国电视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什么?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还是怪胎?该怎么办?
怪现状一:片酬纪录连创新高
一位电视剧制片人向记者道出了“行情”:一两年前,如果哪位明星片酬达到了20万元一集,业内已觉得不可思议,以为顶天了;没想到明星的片酬一直在飞,飞得比天还要高——谢霆锋拍《剑侠情缘》一集片酬达30万元,以900万元的总片酬创下了电视剧片酬之最。
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男明星片酬均扶摇直上。一位男星在一年时间中,片酬从10万元涨到20万元,偶尔“看在制片人和导演的面子上”才降至18万元一集;一年前,《士兵突击》的演员片酬只有5000元一集,而一经上映,演员们都红了,现在每个演员的片酬都突破10万元……
女演员片酬也不甘示弱,据透露,海清、姚晨、马伊俐等一线明星的单集片酬眼下也都不断创新高。2006年,一部《武林外传》捧红了“佟掌柜”,当时她的片酬仅为2000元一集;到了2009年《北风那个吹》播出后,她的片酬升到了15万元一集——短短3年间,片酬翻了数十倍,创下演员片酬飞涨的纪录。
拍一集拿20万元、30万元,这是中国人均年收入的10倍还多。这样,一部30集的电视剧,花两三个月时间,明星就能拿到至少600万元,有人说“相当于一栋别墅的钱”。
怪现状二:附加条件花样百出
“我们与明星签的多是不平等条约。”有制片人无奈地说。一些明星在高额片酬外,还要提出苛刻的附加条件:住五星级酒店、坐飞机头等舱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剧组还要承担保姆、私人助理、化妆师等庞大的团队开销;更有甚者要点大腕配戏,还要求片酬按天收取,8小时工作制,从出家门开始算时间……
前几年,一些制片人还有勇气顶一下不良风气,明星演员提出要带保姆、住套房,制片人能拒绝说“用不起、养不起”。而短短两三年,这种风气已经顶不住了,因为这已成为明星的正常附加要求,横店影视基地的所有五星级酒店因此而爆满、供不应求。有的剧组明星多,竟有15个保姆,还有众多个人助理等,这些庞大“后援团”的所有费用都要剧组承担。
宣传助理、生活助理、造型助理……明星要带“一堆”助理,年轻的演员也跟着摆上了“谱”,“一个人来,要跟上好几个人。”有制片人反感地说:“新生代演员,刚有一点影响力,就要比待遇、讲排场,风气越来越差。”
怪现状三:二三线演员片酬跟风攀升
不管剧组钱多钱少,明星的高片酬是分文不能少的,“旱涝保收”。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每年总有几部好的电视剧能创下收视率新高、也能热卖挣钱,可中国电视台的容量毕竟有限,并不是每部电视剧都能上映和赚钱。但不管电视剧发行销售怎样,所有风险均由制片人和制片公司承担,明星片酬“雷都打不动”。
中国大陆电视剧市场的好行情,吸引了不少韩国、香港、台湾的演员来“淘金”。香港台湾演员在内地拍电视剧的价格远远高于在当地拍戏的价格,“20万元、30万元一集这样的价在香港是不可能的。”业内人士称。
一线明星有实力,身价高些似无可厚非,可一些二三线演员拍戏却是直奔主题——“钱”。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片酬价码也迅速跟风攀升,三年前五六千元一集的基础价,现在也都涨至两三万元。一位制片人看过某电视剧的片场后,无奈地说:“叫不出名字的演员,原来一集最多一两万元的,现在都炒到了八九万元!太离谱了!”
是什么推高了明星片酬
明星因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巨大的票房影响力,片酬高于普通演员是正常的,这是市场和观众的选择,也是明星的价值所在。但片酬涨幅突破合理空间,达到300%、400%,甚至天价,就应引起重视了。明星“片酬暴涨”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产业“成长的烦恼”。可究竟是怎样的力量推高了明星片酬?
社会资金的“双刃剑”
“片酬高和中国井喷式的电视剧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明星薪酬暴涨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一语中的。
电视剧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较长,需要充裕的资金注入和多元的融资渠道。电视剧产业也是一个成本较高的行业,如果缺乏强劲的需求拉动,产业资本将因为资金回收率低而逐步萎缩。
20年前,电视剧制作靠赞助,当时的片酬也很低,有的演员能拍电视就很满足了。如今,电视剧市场放开,大量社会资金进入电视剧制作行业。据了解,目前有资质的影视制作公司约3000家,年产约400部电视剧。
据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调查数据,目前从整个电视剧市场的投入来看,资金投入以社会资本和业外资本为主,约占总资金额的75%,业外投资为主导的电视剧占电视剧总产量的4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社会资本”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个体老板、民营企业,以及各地抓品牌宣传的政府部门等各路资金介入其中,资金渠道多,仅浙江横店影视基地每天就有40个剧组在运转。另一方面,资金太多,投资门槛低,鱼龙混杂,拍片的需求大,对演员尤其是明星演员这种“稀缺资源”的追捧,就推高了明星的身价。试想,一个演员手中有50个剧本,肯定要选择、要抬价。
我国影视剧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其他产业来说仍然是“小行业”,规模只及煤矿、珠宝、烟酒、地产等行业的“零头”,和那些财大气粗的强势行业相比,影视行业显得有些单薄和弱势,极易被“操盘”,不得不承受外来行业的“搅局”。业外资本初来乍到、出手大方,不按业内规则行事,常对制片人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附加要求——“钱不是问题,但一定得给我女朋友上戏的机会……”“钱的问题可以谈,但剧一定要在我们这里拍,要有我们的景区……”“资金几千万元都行,但一定要植入我们企业的产品,要有企业的标识……”
电视台的明星导向
近几年,全国的卫星电视台在收视率的竞争上日趋激烈,都需要一些好剧去扩大平台的影响力,去增加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实际上是在抢夺资源。
毋庸讳言,明星的确是有影响力的,观众需要明星、喜欢明星,广告商对明星也有期望。为提高收视率、为满足广告商,一些电视台就要投其所好,选购电视剧时,不是看故事,而是看明星,第一个问题总是问“谁演?”电视剧借用明星的人气获取利润,明星成为“摇钱树”,也就难怪明星要价高了。
比如现在某位女星很有人气,在西安拍摄的《请你原谅我》,就由电视台“钦点”加入,顿时提高了媒体的关注度,也提高了观众对此片的期待,可谓“未映先热”。制片公司不惜一切代价要找明星出演,也变相推高了片酬。
经纪公司推波助澜
某著名男星,在他的片酬还是六七万元一集的时候,等着他拍的戏较多,有人找他拍另一部戏,他并不想接,于是经纪公司报出14万元一集的价码,以为能吓退制片方。没想到资金雄厚的投资方“非他不可”,竟然同意了这个报价。这样,成就了戏,也成就了他的新身价。
电视剧产业中有一个循环:那些新进入电视圈的资本,没有经验,不懂市场,只能不惜高价去找明星,而明星又不愿意接他们的戏,开一个高价,以为能拒绝,没想到制片方“无知无畏”,毫不犹豫地把钱“砸”下来了,片酬也就“抬”上去了。
不容忽视的是,演艺公司是炒作片酬的幕后推手。有的经纪人不专业、不规范,唯利是图,在明星“身价”上大做文章,频频放出身价暴涨的消息,“翻了十倍”、“超过某某某”……轮番炒作,漫天要价,误导“外行”投资者,不断炒高演员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