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惠泽百姓的“民心工程”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一个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剧院、图书馆在欢呼声中落成;一场场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下乡戏剧演出在喝彩声中落幕……如今到江西赣州城乡大地走走看看,文化娱乐设施已覆盖城乡,文化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向基层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把公共文化服务“种”到了百姓的家门口,探索出了一条在欠发达地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路子。

    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动”起来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有科学的思维和战略的眼光。赣州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3份具有指导性、前瞻性的规划方案,为907万赣州人精心规划了一张宏伟的公共文化服务蓝图。今年2月,赣州市编制了《赣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使创建工作任务明确;今年5月,《2011—2020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出台,对博览文化、艺术文化、社会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分级设置、分区引导;从去年开始编制的《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州)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从整体上对客家文化进行系统保护,使之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近年来,赣州市把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赣州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把建设新的市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纳入到《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赣州市先后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创建“百、千、万”文化工程活动方案》、《赣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等一系列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该市还不断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制度,精心修订文化方面的制度共88项。

    公共文化活动“火”起来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赣州市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因地制宜,共建共享社区文化设施。从2010年12月开始,赣州市两万多名干部下到当地3751个村(社区),编排山歌、组织文化活动……他们把文化送到了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使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截至今年7月,赣州市各地下基层干部帮扶共建了498个特色文化活动室,送戏下乡1289场(次),开展文体活动3980余场(次),参与群众120余万人次,放映电影3.6万场次,观影达200多万人次,让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火”了起来。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尽管赣州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加强,但部分边远山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文化艺术培训辅导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此,赣州市在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农村文化站(室)建设问题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5405万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有178个,10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正在建设中,年底可以实现乡乡都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

    如今,赣州市有图书馆18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文物管理所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81个,特色文化村3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498个,文化中心户6814户,农家书屋1094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2638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2375个,影剧院(演出场所)24个,业余文艺表演队362个。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富”起来

    “客家儿女心连心,山歌飞出心窝窝……”每天傍晚时分,赣州市龙南县桃江乡窑头村的竹林文化广场上就会传来阵阵动人的歌声,来自窑头村农民山歌剧团的20多位农民演员把这些原生态客家山歌唱得有滋有味,这是赣州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剪影。在赣州,文化惠民工程已经深入人心。

    赣州是劳务输出大市,“空巢老人”和“留守孩子”多。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赣州市大力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经常在全市各乡镇、村文化活动室开展“留守孩”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留守孩”开展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等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大力开展独具赣州特色的“红色文化育新人”“客家文化育新人”“赣南采茶戏进校园”等各种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孩”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建设的成果应该和群众共享。如今,赣州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早已免费开放。同时,各地十分注重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使之成为了基层文化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为进一步延伸基层文化服务触角,有效、快捷地把有限的文化资源盘活、流通起来,赣州市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庄空地、古祠堂、农村小学等场所,建设文化广场、村民活动中心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从2007年起,全市开展了农村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5年内在全市创建100个特色文化村、1000个标准文化活动室、10000个文化示范户),基本实现了图书服务到村、影视服务到村、公共服务到村、宣教服务到村、文体娱乐服务到村,使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