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深圳在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执著探索、开拓与实践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发展业绩。如今,深圳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及《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这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出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深圳“文化立市”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
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体系。据统计,自“文化立市”战略实施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接近25%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4年至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4.6%提高到7.6%,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举“创意”重“科技”
自上世纪末“创意产业”理念提出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其中,“创意”与“科技”成为衡量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深圳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腾飞的同时,准确地把握了这一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以“高、新、软、优”为切入点,主攻“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方向。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探路者,深圳在平面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音乐、文化旅游等领域,以创新为生命之源,打造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涌现出像华强文化、腾讯、环球数码、A8音乐、迅雷、雅昌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其中,腾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环球数码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精尖、性价比最高的三维动画影视公司之一;迅雷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流行的应用服务软件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多媒体下载引擎。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新优势。高新技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带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跃升。深圳以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4%,每万人专利申请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居国内首位。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将有力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丰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形态,让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光明的发展前景。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优化产业布局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产业集聚的优势逐步凸显。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推动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采用行业集聚、区域集群、空间集中的发展策略,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强强连手”的产业集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创新、示范和孵化基地,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也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到2010年止,深圳建立了包括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华侨城LOFT创意产业园、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在内的4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构建了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
在园区和基地规划建设过程中,深圳注重区别化布局,力求各园区和基地有所侧重。比如华侨城LOFT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艺术为主,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以数字娱乐内容为主,大芬油画村以油画及衍生产品为主。区域功能的不同划分,有效避免了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同质化。
与此同时,政府还根据各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与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合理布局、集约发展。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的福田区,以创意设计、文化会展、影视演艺、新媒体和文化信息服务业为产业发展重点。而依山傍海的盐田区则依托其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
出台《规划》 力促产业繁荣
随着资源、环境和土地空间约束的日益突显,文化创意产业以其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低碳绿色的重要特征,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而在刚刚闭幕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更是明确提出了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
日前,深圳市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也正式出台。《规划》深入分析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明确了5年内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目标,即2011年至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25%左右,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超过5800亿元,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深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此期间,深圳市政府还将实施6项保障措施,用于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助力文化创意产业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