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起,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经济生活大调查》所评出的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湖南省长沙市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调查》开展的评选中,长沙连续3年上榜。长沙市民的幸福感缘何而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群众参与舞台“永不落幕”
每到夕阳西下,星城长沙的湘江两岸风光带和各大广场上总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缤纷的群众文化活动点缀了市民的幸福生活。如今,市民们已经习惯了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参与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生活。
据长沙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赵杰介绍,2004年,长沙市文化部门发觉很多群众自发组成的文艺团体鲜有演出机会,于是市群艺馆牵头,每周六组织一个或几个群众文艺团体在黄兴广场开展一次演出。未曾想,演出场场火爆,每场演出都吸引上千名群众观看,要求参加演出的群众文艺团队也越来越多。伴随着演出机会的增加,长沙市的群众文艺团队数量和成员人数也逐年增加。
政府部门的文化自觉充分带动了群众的文化自觉,同时群众的文化自信也有效增强了政府部门的文化自信。2007年起,长沙市按照“向群众要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的思路,整合全市范围内的群众文艺团体资源,配套政策,建立机制,推出了覆盖城乡的群众文艺“百团汇演”文化品牌,以业余团队为中坚力量,推动文化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进校园,几年时间就形成了长沙市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
长沙市中山艺术团团长张洁告诉记者,他们团由中青年舞蹈队、合唱队和曲艺表演队组成,演出范围很广,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每年的演出不下七八十场。“目前,在文化部门的鼓励和业务指导下,各支团队都十分注重节目编排创新,去年我们创作的体现湖湘特色的舞蹈《绣女情韵》在多次演出中深受观众喜爱。”张洁说。
截至目前,长沙市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共有1090支,成员总数近10万,“百团汇演”活动也随之升级为“千团汇演,百佳评选”。活动举办3年多来,共开展各种规模的演出2万余场次,辐射全市180多个街道(乡镇)、400多个社区,惠及600多万人民群众。2009年,“百团汇演”被评为全国首届群文品牌,2010年荣获“九艺节”项目活动类群星奖,被广大群众誉为“永不落幕的舞台”。
依托“千团汇演”这一平台,长沙市各县(市)、区按照“因地制宜、一地一品”的原则,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群众文化品牌,如长沙县的“五彩星沙”、望城县的“相约斑马湖”、宁乡县的“周末我登台”和开福区的“湘江韵律”等广场文化活动,皆开展得有声有色。
为鼓励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规模化、高质量发展,长沙市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在“千团汇演”的过程中评选出“百团、百品、百星”,采用以奖代拨的方式促进群众文化品牌做大做强。
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志凯说:“每参加一次群众文化活动都是一次感动,只有基层群众有了充分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政府买单好戏天天免费演
位于长沙市黄金商业圈坡子街的湘江剧场门口,领票的队伍几乎每天晚上都排起几十米的长龙,来自长沙市区及周边县市的戏迷纷纷慕名来此观看长沙传统地方戏剧湘剧或花鼓戏。如今,这已成为长沙市一道新的风景线。
去年6月18日,为解决长沙市民多年来“看戏难”的问题,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天心区政府在湘江剧场建立了“湖湘戏剧传统文化基地”,推出“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湖湘戏剧公益展演活动。由长沙市财政出资,对每场演出补贴6000元,天心区财政负责每年200万元的场地租金,而广大市民则可凭身份证免费领票,观看演出。一年多以来,每周二至周日晚上7点30分,湘江剧场会准时上演一出湘剧或花鼓戏,由长沙市湘剧院与市花鼓戏剧院逐周轮换演出,每场演出持续约一小时。剧场内总是座无虚席,掌声迭起。
几天前,长沙市湘剧院副院长罗志勇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昨晚看了贵院的《人间知己》,很好!你们有一种精神,就是坚持多演,由领导带着演。这正是我们这些粉丝们所希望的。谢谢你们带给我们的快乐!”发来这条短信的是已届花甲的湘剧老戏迷刘大愚,他从小喜欢湘剧。“从80年代末到去年,我有20多年没在长沙看过湘剧演出了,湘江剧场的‘好戏天天演’是真正为我们做了一件好事、一件实事。”刘大愚激动地说。
如今的长沙市湘剧院和花鼓戏剧院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周6天的演出,接下来又是一周的排练和复排新剧目,间或还要下乡演出,可演员们却乐此不疲。谈起在湘江剧场演出的感受,今年22岁的青年湘剧演员曹威治说:“有了这个舞台,一切都不一样了,与观众的互动让我更加喜欢上台,更加热爱湘剧。现在我还在网上建立了讨论群,跟同龄戏迷交流湘剧。”
目前,“好戏天天演,欢乐满星城”湖湘戏剧公益展演活动已累计演出400多场,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的群众观看演出,活动期间共恢复演出优秀传统剧目近70台,这一数字超过了此前10年的总和。
企业投入14万张消费券回报百姓
作为享誉全国的文化娱乐之都,长沙处处散发着文化的气息。文化市场反哺公共文化服务也是这座文化娱乐之都的特色文化现象。
举办各类演出200余场,参与企业近2500家次,直接参与人数50多万,受益群众数百万人。这是有关长沙市“阳光娱乐·创业兴文”活动的一组数据。
2008年以来,长沙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实施娱乐场所阳光工程的要求和部署,以“阳光”为导向,以“娱乐”为基础,以“创业”为主线,以“兴文”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了“阳光娱乐·创业兴文”系列活动。历时3届,目前该活动已成为长沙“市民的节日”“娱乐的盛会”“行业的平台”和“城市的名片”,成为长沙娱乐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写照,在活动引领下形成的“建设文化与享受文化协调推进,文化管理与文化繁荣双轮驱动”也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繁荣的长沙经验,吸引了各地文化部门前来观摩学习。
“万名市民进歌厅”是“阳光娱乐·创业兴文”系列活动的九大主题活动之一。通过该活动,长沙市的各文化娱乐企业累计向市民发放文化娱乐消费券14万多张,其中4万张为全免费消费券,主要发放给农民工、环卫工人、城建工人等特殊群体和城市低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另外10万张为优惠券,通过报纸、电台等媒体向市民发放,使广大市民成为直接受益人,充分享受娱乐之都的娱乐文化服务。乐巢酒吧参加过两届“阳光娱乐·创业兴文”活动,其负责人韦浩告诉记者,每一届他们都送出了3万张消费套票,每张套票的价值在700至800元。
“KTV歌王争霸赛”也是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市民可以在指定的13家KTV分赛场当中任选一家报名,报名后便可免费练歌,经过分赛场的海选和复赛,最终晋级决赛。温莎KTV连续3届参加“阳光娱乐·创业兴文”活动,公司行政经理张雄说:“这项活动在市民中的认知度很高,报名参赛的人特别多,今年是建党90周年,在温莎报名参赛的有700多人,很多中老年市民也来参赛唱红歌,年龄最大的71岁,这也提高了我们企业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影响力。”
在“阳光娱乐·创业兴文”系列活动的串联和整合下,长沙市民充分享受了文化娱乐服务,同时长沙文化娱乐市场也不断升温。2010年全市歌厅、酒吧总数超过400家,年接待各地消费者5000万人次以上,拉动消费50亿元;且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去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930亿元、增加值450亿元。
当前,长沙市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文化建设保障体系在内的四大体系建设,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