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记者来到浠水县清泉镇余堰村。当地的养鸡大户任双抢,正在配制防治鸡传喉病的药品。
村里的一处丘陵上,是任双抢家的两栋鸡舍,养着约两万只蛋鸡。前不久,他发现许多鸡厌食、呼吸困难、咳嗽,严重的咳血,甚至死亡。任双抢急忙赶到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查找相关防治技术的资料。
经工作人员指导检索,他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上找到了治病良方。这种病叫鸡传喉病,如果不及时防治,鸡的死亡率高达50%至70%。鸡药龙骏力克,混合人药藿香正气液,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用这种方法,几天下来,他家的病鸡80%以上痊愈。
除了关注养殖技术,任双抢还特别留意农资行情。他告诉记者,近来鸡蛋价格下滑厉害,养鸡场几乎是亏本运转。他相信鸡蛋市场总有一天会回暖,因此隔三差五地跑县支中心,查询鸡蛋市场信息,以此调整养鸡场的管理。
浠水是养殖大县,像任双抢这样跑县支中心的常客,特别多。要说养殖户为何如此信任共享工程,还得从清泉镇另一名养鸡户杨代胜说起。
几年前,浠水的养鸡场里,鸡互啄、啄蛋、啄肛的现象普遍,每年的损失不小,养鸡户们对此束手无策。贷款养鸡的杨代胜,年轻好学,心里也最着急。一次,他在县支中心浏览共享工程网时,无意中发现了解决之道给鸡戴“眼镜”,使鸡不能正常平视,只能斜视和看下方,找不到“发泄”的目标。
一只鸡“眼镜”成本不足0.1元,却可以提高15%至20%的效益。很快,便宜又实用的鸡“眼镜”,风靡各个养鸡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也成为人们心中的致富法宝、信息宝藏。
养羊科技示范户郭建军、水产养殖大户章勇、狗血桃种植能手黄金元等一批人,近年在县支中心的帮助、引导、培训下,成长为农业技术骨干、科技致富带头人。
县支中心除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还建有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村一级可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电信机顶盒三种渠道,获得共享的文化信息、农业技术、农资农情、戏曲影视、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源。
目前,我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提供的免费信息资源,总量达到17TB,1TB相当于20万字的书25万册,这一资源每天仍在更新充实。同时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4万余个,年服务受众600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