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0日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以《赵氏孤儿》启幕,北京京剧院各行当、各流派的优秀青年演员已经陆续展示了《杨家将》、《红楼二尤》、《李亚仙》等18场精彩演出。4月9日,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请来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芙、谭孝曾、陈志清3位专家评委,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团团长李宏图以及两位观众评委代表,为本届擂台赛和青年演员的艺术实践“会诊”。
虽然座谈会的规模不大,但评委代表和团长代表却谈出了“大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的品牌为青年演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也见证了他们艺术上的成长。
两阶段展50台大戏
2011年,北京京剧院组织策划了“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历时84天,吸引了来自全国10个院团的98名(次)优秀青年演员奉献85台演出。
今年,擂台赛的规模更上一层楼,自3月20日起至4月16日、10月16日至11月18日,擂台赛分两个阶段集中展示北京京剧院80余名主演、主配演、演奏员上演的《赵氏孤儿》、《金玉奴》、《八仙过海》、《鼎盛春秋》等50台大戏。北京京剧院将通过比赛推出二十大优秀青年主演,二十大优秀主配演,优秀青年鼓师、琴师若干以及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优秀青年演员,作为下一阶段重点培养对象。
青年演员快速成长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作为肩负着京剧传承重任的青年演员却大多还是一块块璞玉,他们需要学习,更需要通过艺术实践让观众认识他们、发现他们。“有天散戏之后,一对50多岁的老夫妇对我说,‘看了擂台赛才知道,原来北京京剧院有这么优秀的年轻演员。’”听到这样的反馈,李恩杰非常高兴。
“魅力春天”擂台赛今年已经是第二届了,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是北京京剧院每一位青年演员的目标,有了奋斗的方向,自然有了成长的动力。“通过这两年举办的擂台赛,我们看到了青年演员实实在在的成长,很多演员在艺术上有一种往上的蹿劲儿。更难能可贵的是青年演员能够对京剧这样综合的舞台艺术有整体感,能够看淡这个比赛的成绩,无论自己排期是容易上座的日子还是不好卖票的日子,无论剧院如何搭配演出阵容,他们不仅毫无怨言,还能互相帮衬。即使成绩并不理想,他们也会先去找指导老师询问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来找领导抱怨。”李恩杰如数家珍般列举着两届擂台赛中感人的花絮,他说青年演员的团结和上进感动了他。
“嗓子是练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今年开始,北京京剧院安排了声腔训练琴师给文戏演员吊嗓子,这让李玉芙非常高兴。“勤学苦练是必须的。我们那时候都是自己早起到公园吊嗓子,现在剧院有这么好的条件,夯实了基础,促进他们成长。”
本届擂台赛,李玉芙的两个徒弟马娜和杨丹阳分别主演了《凤还巢》和《红鬃烈马》两出大戏。看过徒弟们的演出,李玉芙特别兴奋。“她们两个人条件特别好,都是有扮相又有好嗓子,擂台赛让她们有了很大的提高。马娜去年的成绩不理想,但是今年进步多了,念白都能有彩儿,而且这彩儿不是拉拉队给的,是观众觉得她理解了人物并且塑造得不错才喊出来的,我很欣慰。”
用大戏全方位锻炼青年演员
从擂台赛创办之初,北京京剧院就将能演大戏作为参赛的基本条件,这一做法得到了座谈会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受比赛组织的局限,一些京剧比赛只有15分钟的展示时间,不能全方位展示青年演员的能力。只有唱大戏,才能看出演员的综合水平。
李玉芙认为,让青年演员在擂台赛中演大戏,是双赢的做法。“一出大戏,青年演员从学习到排练再到演出,这不仅是自己艺术上的积累,也为剧团增加了一出能演出的剧目。现在很多经典戏演得少了,有一些根本不再演了,青年演员能将这些剧目捡起来进行挖掘整理,真是大好事,那些好戏不能就这么失传啊!”李玉芙说,挖掘整理只是第一步,擂台赛展示之后,这些剧目还必须继续精炼、打磨。
李玉芙也帮徒弟们做好了今后发展的打算,“她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使劲学戏,当年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演过170多出戏,一个好的京剧演员必须要在舞台上滚。”
大浪淘沙选尖子
因为连续两年的擂台赛和今年新推出的“每周一星”的演出,李宏图坦言,几乎两年没有怎么休息,但看到青年演员在这两年业务水平突飞猛进,让他安慰了许多。
通过两年擂台赛的实践,李宏图提出,明年的擂台赛应该开始大浪淘沙选尖子。“现在我们做的是给青年演员搭建平台,让他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但下面要做的工作应该是从擂台赛选出几个有能力支撑京剧未来的青年演员,给他们开小灶,从剧院角度重点培养,让他们能扛起京剧的大旗。我们这一批演员还有不到十年就退休了,在这个时候应该为他们甘当绿叶,当年我们也是依靠前辈艺术家提携才能出来,这才是京剧传承的精神,我们愿意助他们一臂之力。”
李玉芙、谭孝曾、陈志清也提出,在选拔尖子演员重点培养的同时,其他演员也要“按行归路”。“有些演员条件不错,但是当主角儿还有点‘软’,可放在二路、三路是可以的。好演员不一定都演主角,头路演员还不一定都是头牌呢!如果能为一出戏挎好刀也是不错的。”谭孝曾说。
演员好不好观众说了算
“演员好不好,戏好不好,要观众说了算。这是北京京剧院艺术创作的最基本的原则。”据李恩杰介绍,秉承着这样的原则,首届擂台赛北京京剧院便邀请观众评委参与评判,今年更是在戏迷票友和专家的建议下,又增加了观众评委的人数。
座谈会上,陆榕、廖振刚两位观众评委代表对北京京剧院这一举措赞不绝口。“观众评委涵盖了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群,他们有票友,也有喜欢京剧的热心观众。能参与到擂台赛中,大家都特别高兴。”廖振刚说。陆榕是外交部的退休干部,看了几十年戏的她最高兴的是在擂台赛里看到年轻的观众,“我是看着老先生们的戏长大的,现在我已经80岁了。我们这些老戏迷年纪大了,晚上看戏身体也快吃不消了。擂台赛在培养青年演员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青年观众。看到那些年轻的面孔喜欢京剧、支持京剧,我特别高兴。”
通过擂台赛的锻炼,青年演员不仅在艺术上突飞猛进,也在市场化运作中摸出了点门道。“去年我们做京剧擂台赛的时候,还曾经小范围地组织过一部分观众来看戏,怕场面太空不好看,今年我们放弃了这部分工作,鼓励演员进行市场运作,已初见成效。”据李恩杰介绍,从前18场的收入情况看,在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靠演员自己创造的票房,满足发放演员演出费的市场运作最低要求,肯定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