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北京烟袋斜街、山西祁县“晋商老街”,中央新闻媒体记者近期踏入这3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徜徉于百年古街、千年巷陌,品味古风遗韵,记者仿佛有了历史穿越感,更感到守望的艰巨与意义。
历史,在这里浓缩与诉说
福州“三坊七巷”被专家学者称为“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
走入其中,但见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亭阁相间。唐宋坊巷格局、福州民居特色浓缩于此。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纾、林觉民、冰心、林徽因、郁达夫……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在特定的情境中,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令人感受“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含义。
北京,什刹海畔,烟袋斜街,悬挂的烟袋幌子向人们讲述着其得名和历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蜿蜒深幽的小胡同,静静的道观和西洋楼,烤肉季、鑫园澡堂等百年老字号,世代为邻的老街坊……232米的小街回放昔日光影,呈现最迷人的老北京风情画。
伫立在山西祁县“晋商老街”十字街头,感慨油然而生:4条大街垂直交叉,气派森然;渠家大院、“合盛元”票号、“大玉川”茶庄、“大德兴”茶庄……明清民居、商号完整保存于今日晋中大地,让人惊叹于“集江南河北之大成、汇宋元明清之法式”的建筑风格,遥想晋商叱咤商场五百年,此地曾为中国商业金融古城的骄傲与辉煌。
3条名街,皆为城市黄金地区,为现代化商业所包围,在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中得以存留,弥足珍贵。
文化,在保存中重现光彩
保护历史的真实遗存;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和构成历史风貌的其他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墙、溪流、驳岸、古树等;维护街区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三原则。
如何让历史名街在现代化的今天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焕发出生机?
“尽量让老字号留下来,让活态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以延续。”“以人为本,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尊重文化遗产所在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这成为这3条名街管理者的共识。
北京什刹海烟袋斜街在保留了鑫园澡堂、烤肉季、烟斗铺等老字号的同时,恢复了“大清邮政信柜”,新发展了“希联圆梦”手工艺现场制作与展卖,以及“北京礼物”等时代特色鲜明的现代商业。这条古街有别于北京任何一条老街,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一个个老字号的回归及民间手工艺的入驻,“三坊七巷”成为福建门类最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地;在开辟“名人故里游”“坊巷院落游”“古建园林游”的同时,“三坊七巷”去年启动了全国首个社区博物馆建设。
“祁县晋商老街是明清时期晋商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晋剧和祁太秧歌的发祥地,以及中华内家拳——戴氏心意拳的发源地,我们将致力于发掘这些文化的丰富内涵。”祁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这里的渠家大院将兼具展示晋商经典民居建筑及展示丰富晋中民间文化的博物馆功能。
古街,保存、展示古老文化,在与今人的沟通、互动中“复活”了。
理念,在实践中得以完善
漫步3条名街,感受历史古韵,也品读着更多的欣慰。
秉持“修旧如旧”原则,烟袋斜街修复用的是北京老胡同拆下的旧砖头,其上残留的斑驳孔洞记载着老北京的沧桑;祁县晋商老街古建修复用的也是当地农村拆房后的老砖头,并建起了老工艺厂,以保证未来修复的“原味”;福州制定《三坊七巷古建筑修缮导则》,对修复、保护工艺进行了详尽调查和再现,成为保障原样修复文物的依据,在当地得到推广,并吸引了国内众多同行前来考察。
总体规划在先,并辅以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这些共同的举措使历史名街的保护、开发步入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
祁县晋商老街去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后,当地专门成立“祁县昭馀古城管理处”,全面负责古城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尝试让当地民众参与古城保护,利用民间资本短时间内修复了晋恒银号、宏晋银号旧址,修缮了乔家老宅院。
“当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后,外界关注明显提高,民众对古街更加珍惜,领导开发保护意识增强、保护理念更加科学合理。”大家一致表示。
记者注意到,获评名街后,小小的烟袋斜街人流如潮,“鑫园浴池”新建的仿古客栈吸引众多外国游客。过去两年,每年参观“三坊七巷”的游客均超过800万人次。继乔家大院后,位于晋商老街的渠家大院等已成参观热点……站在正待修复的祁县晋商老街十字路口,记者不禁陷入沉思: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这些声名日隆的古老名街将何以“守身”?在日后的岁月里,如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如何在急遽的社会变革中真正守望好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延续这条条古街的历史和文化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