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张北草原音乐节、涿鹿三祖文化……近年来,这些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特色文化品牌已经成为河北张家口的“金字招牌”,有力提升了城市的吸附力和竞争力。去年该市共对外签约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63项,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5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72.2%,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五成。
“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努力把张家口建设成为强市名城。”张家口市市委书记王晓东认为,用文化力提升发展竞争力是欠发达地区一条重要的发展路径。
保护与传承相结合。近年来,该市把保护与传承作为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先后投入30多亿元,实施了鸡鸣驿保护性修复、大境门综合改造等项目。同步启动了9项古建筑群和5大遗址保护修缮工程,确保城市文脉的再现与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把发展传承作为最好的保护,每年下拨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非遗”保护中心、蔚县剪纸协会等政府和民间文化研究组织,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珍贵历史文献、文物、传说进行抢救性发掘、研究。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蔚县“打树花”是独有的民俗奇观,按照习俗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上演,制约了市场扩大和品牌传播。去年,张家口投资上千万元把传统“打树花”包装提升为大型民俗实景演出剧《火树金花》,变年节表演为常态演出,变政府埋单为市场化运作,一举拉动全县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增长了近一倍。
文化与产业相结合。蔚县圆通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充分挖掘蔚县剪纸、民俗等文化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品牌化发展、项目化推动、市场化运作,将当地“小民俗”做成了富民“大产业”。在剪纸产业的拉动下,去年蔚县文化产业产值达到5.1亿元,占全县GDP的6.4%,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该市因势利导,县级全部财政收入的1%用于文化建设,并在税收、审批、土地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还根据全市文化产业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六大文化产业园区,采用市场化招商手段,实施重大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