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风舞动齐鲁——“文化之春走山东”活动综述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四月的齐鲁大地春风送暖,百花争艳。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山东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全面反映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山东省宣传文化战线上出现的新气象、新变化、新面貌,营造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4月23日至28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组织开展了“文化之春走山东”媒体采访报道山东文化建设活动,20余家媒体的近40名记者,兵分三路,深入济南、东营、烟台、威海、淄博、潍坊、青岛、泰安、济宁、菏泽10个地市的基层点进行了采访报道,实地感受了齐鲁大地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形态。

    记者们立足群众视角,走进基层,倾听群众心声,重视记录山东基层文化发展建设中的成就,通过鲜活的故事、翔实的数据、生动的细节,采写了一批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现场感强的报道,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山东文化建设的新热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亮点频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当记者走进烟台莱山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烟台五彩文化广场时,不禁为其巨大的规模和完善的功能设计所折服。据烟台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玲介绍,2010年,莱山区立足国内一流,按照高档次设计、高标准建设的原则, 规划建设烟台五彩文化广场项目。项目占地328亩,总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总投资23.85亿元。其中公益文化事业部分总投资6.58亿元,主要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中心、市民文化休闲广场等,着力打造群众文化娱乐的主场所、烟台市东部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中心,有力提升莱山区乃至烟台东部城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烟台莱山区成立于1994年12月,常住人口28.5万。“由于成立时间短,之前莱山区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莱山区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克服这一短板,近年来,莱山区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工作重点,加大扶持力度,构筑起较为完善的区街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设施保障。

    烟台莱山区只是山东近年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山东省重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以开展活动为重点,在全省形成了文化设施较为完备、网络体系遍布城乡、文化队伍素质提高、重点工程加速推进、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了巨大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4月25日晚,气温偏低的潍坊青州市并不冷清。在中心城区的宋城大舞台,传统国粹京剧在古色古香的仿宋代建筑里回荡,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叫好声连连。几十里外,王坟镇侯王村也热闹非凡,青州市艺术剧院的“三联工程”文化下乡演出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记者来到青州市群众艺术馆时,青州市老教师艺术团正在为即将上演的文艺晚会紧张地排练着。

    自2009年以来,潍坊逐步构建起以“魅力潍坊浓情四季”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使各类文化活动贯穿全年、遍布城乡、惠及基层,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生动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潍坊市已形成50多个有影响的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300多场次,群众参与人数达6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