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应选择怎样的路径?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如何打造文化精品?如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本版今天推出一组文章进行探讨,敬请读者关注。
通过多年探索,湖北在建设文化强省的道路上已达成共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湖北文化凝聚力,为实施支点战略,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坚持“一大主题”: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神铸魂
坚定理想信念,重点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力量、发挥应有作用。要着力提高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充分发挥湖北社科力量雄厚、研究人才聚集的优势,引导理论工作者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宣传。要坚持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途径,形成全覆盖的宣传声势。
构筑精神高地,重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计划。建设文化强省,就是要将先进文化的力量,转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道德力量。要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有机结合,既要坚持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观念的主流导向,又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接受能力,不断创新形式和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体系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
夯实共同思想基础,重点实施发展文化培育计划。构建战略支点不仅需要经济实力作为硬支撑,同时也需要文化实力成为软支撑。要培育发展文化,并使之成为提振信心、激励士气、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力量。要用发展文化凝聚人心、创新思路,从解决思想、理念、观念问题入手,推进思想解放,增强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让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打造支点的主战略更加深入人心。
构建“两大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人,普惠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突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鼓励社会参与,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和提供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要统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快城乡文化建设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推动文化产业突破性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要充分发挥湖北高等教育发达、科研力量雄厚、专业人才齐全等突出优势,培育更多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壮大和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文化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湖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加强战略谋划,大力发展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化项目、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和市场网络建设,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推进“八大工程”: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工程,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要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优化约束激励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文化创新发展工程,增强湖北文化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不断创新文化样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要借助武汉作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契机,形成包括主导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壮大市场主导力量。要制定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尽快形成“双百亿元”大型文化产业集团。要加快楚天传媒、知音传媒、楚天数字有线、江通动画等文化企业的上市进程。要加快培育成长性好、规模以上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要重点发展报刊产业集群、出版发行产业集群、印刷产业集群、动漫产业集群、数字网络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集群。
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制定文化品牌培育计划,健全和完善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门类、重点文化精品。要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理念,切实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要建立健全文化品牌的市场运营机制,全面提升品牌生产、营销、传播能力。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要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文化保护项目、文化产业项目和对外文化项目,如国产动漫振兴工程、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工程等。要积极推进文化项目库建设,按照专业化、系统化、配套化、品牌化要求,建立项目储备制度和存储平台。
实施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提高园区的产业集中和生产要素的聚合度。要率先创建“武汉·中国文谷”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打造超千亿元产值的特大型文化集聚区。在全省加快建设宜昌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襄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恩施民族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全省文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实施文化对外拓展工程,增强湖北文化在国外主流社会的影响力。要充分利用武汉国际杂技节、武当国际武术节等国际性文化节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易推广平台。要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抢占全球文化产业市场。要在出口退税、专项资助、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等方面对文化外贸企业给予扶持。
实施文化名家塑造工程,把湖北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文化人才高地。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建立长效机制,为湖北文化人才营造优越的成长环境。要制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以培育、引进和使用高端人才为重点,着力培养一大批文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