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遗骨”被质疑 学者:借保护文物造假古董
公众当然有理由怀疑,“女娲遗骨”的背后,是否还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逻辑?
山西省吉县“人祖庙遗迹”的考古清理结果近日被披露,有专家认为,在人祖庙发现的6200年前“皇帝遗骨”为明代人认为的女娲骨骸。而对于把“女娲”与人祖庙发现的人骨画等号,北大考古学教授认为很“玄”。(6月11日《大河报》)
23位专家认为吉县人祖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作为学术观点当然是无可厚非。两派意见就是不是“女娲遗骨”展开争论,是学术界正常的争鸣。而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人祖庙遗迹的真假问题则需要辩证看待。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对黄帝陵的“真假”问题的看法值得参考。他认为,“现在搞‘假古董’绝对要不得,但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东西,尽管它是假的,但它又是真的。”所谓假,是指它不是真正的那位黄帝的陵寝;所谓真,就是说从汉武帝开始就认定了这里,尽管黄帝陵不是“真的”,但它对今天的炎黄子孙仍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笔者认为,“人祖庙遗迹”和黄帝陵一样,都是悠远中华文明的见证。以此观之,无论“女娲遗骨”是真是假,人祖庙的遗迹遗址都应当得以保护。
但真正很“玄”之处,是报道透露了不少令人浮想联翩的信息。据报道,参与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单位中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甚至“有专家提议人祖山在未来几年里建设祭祖广场、朝圣天阶和史前人类博物馆,并修复人祖庙和伏羲庙,作为旅游项目”,甚至巨石上的石窝、棋盘和小柱洞也已经被附会成女娲和伏羲观天测斗、创造八卦、制定历法的证据。
公众当然有理由怀疑,当地热炒“女娲遗骨”的背后,是否还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逻辑?“女娲遗骨”之所以迅速引起舆论关注,反映了正是带有全局性的普遍问题——一些地方打着“保护文物”的幌子,以所谓“考古发现”作为制造“假古董”的依据,最终仍不过是利益驱动,搞旅游开发。为此,人祖山何去何从,当地主管部门应对公众予以说明。
实际上,无论是建所谓的祭祖广场、朝圣天阶,还是穿凿附会地复建古庙,都不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方向。现在不少地方把重建、恢复一些古建筑,修庙造塔,或是修建仿古街道,也认为是一种保护。实际上,这是对保护的误解,因为新建的仿古建筑不含有历史的信息,同时也给人错觉,冲淡和影响了对真正历史遗存的保护。对此,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早已强调,“坚决禁止借保护文物之名行造假古董之实。要对文物‘复建’进行严格限制”。
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这次“女娲遗骨”引出的问题,应当引起各地旅游、文物、规划等部门的深思。
广州日报:“女娲骸骨”会不会是另一个华南虎?
对于把“女娲”与人祖庙发现的人骨画等号,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接受采访时直接质疑这个发现很“玄”。(6月11日 《大河报》)
不是出于某种目的,就是专家的脑子集体坐在了屁股上。甘肃出了一大批轻易打通任督二脉的江湖高手,山西又出了女娲骸骨,我辈正有幸经历着一个江湖传说、神话传说被一一验证的时代。补天的女娲遗骨已被考证,照此下去,很快开天辟地的盘古也会被发现、考证,麒麟、凤凰和龙的遗骨在专家们的努力下被一一挖掘出来并考证也不是什么难事。
以此推理,今后在月球采样的标本里发现一万五千年前被发配到月球的中国先人吴刚的骸骨及其使用过的斧头等遗物,相比也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事情吧。
这一切让人想起陕西的华南虎照,还有河南的曹操墓风波。只不过再怎么说华南虎和曹操墓还是属于地球上的物体,虽然事情过程疑云丛生、波荡诡谲,但总算还都没有超出地球人的常识极限,闹腾一回、炒作一回,大家就当免费看大戏了。山西吉县这一下子是穿越时空、把比神仙还神仙的女娲直接从地底下挖出来,让许多人都开始对自己不自信了:“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住着神仙?那23位专家弄出来的骸骨莫不真就是女娲?”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考古有一家旅游公司参与。原来,女娲骸骨在吉县被发现、挖掘出来,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某地的旅游品牌要想一炮打红也需要女娲骸骨在吉县被发现。
不怕你发现不了,就怕你不敢想。只要你敢想,只要你需要,孙悟空戴过的紧箍咒、猪八戒耍过的九齿钉耙、唐僧化缘的紫金钵、沙悟净打碎的琉璃盏,都能、都敢给你从地底下挖出来。只不过,考古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像这样连最基本常识都敢忽悠的所谓考古发现,弄到最后也只是徒留华南虎式的笑柄而已。而所谓的专家们,在断定什么消息的时候,也请对得起“专家”的帽子,不要把好生生一个本来很受人尊重的“专家”词语给活生生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