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 贾庆林和吴伯雄出席

来源: 新华社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9日下午在哈尔滨落下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贾庆林代表中共中央对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每一届都办出了鲜明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政策先导作用。论坛具有前瞻性,把握了两岸关系发展趋势,注重探讨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回应了两岸民众的共同关切。论坛具有代表性,与会者都是来自两岸各界别、各领域的有识之士,能够充分反映两岸各界的意见和心声,通过交流研讨,很好地发挥了集思广益、汇聚民意的作用。论坛具有建设性,提出的100多项共同建议立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现实需要,着眼于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体现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思路,多数已经转化为两岸双方的实际政策措施。希望论坛今后能够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有力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坛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越办越好。

    贾庆林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顺应民心、合乎时势,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更多地造福两岸民众,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让我们进一步携起手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奋发有为,不断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项基础,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共同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吴伯雄在讲话中表示,本届论坛成果丰硕,成功圆满。17项“共同建议”富有建设性和可行性,是两岸各界人士共同智慧的结晶,必将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吴伯雄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历史将证明这是一条经得起检验的正确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两岸双方应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巩固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只要是对人民有益、对两岸关系有利的事情,都要坚决地推动。我们要前进,不要后退;要开放,不要封闭;要活化,不要僵化;要和平,不要对立。

    闭幕式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毅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共同主持。王毅代表大陆主办单位作了本届论坛小结。他表示,本届论坛首次就两岸关系发展进行了总体和全面研讨,普遍认为今后的两岸关系已展现广阔前景,同时又面临各种挑战,需要双方抓住机遇,克难前行。重要的是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理念,继续坚持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推进制度化建设,继续把两岸同胞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论坛形成的17项“共同建议”,涵盖了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主要领域,凝聚了各界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反映了两岸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完全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需要,必将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发挥重要的先导作用。

    蒋孝严代表台湾主办单位作了小结并宣读了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等出席闭幕式。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9日下午通过共同建议,全文如下:

    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2012年7月29日)

    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2012年7月28日至29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共两党有关方面负责人,其他党派代表,两岸工商产业界、金融界、旅游观光界、文化教育界、影视出版界等方面人士和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两岸有关部门主管人士作为特邀嘉宾和特邀专家出席本次论坛。

    与会人士聚焦本届论坛“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的主题,就和平发展回顾与前瞻、深化经贸合作、扩大文教交流三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会议认为,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重大积极进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继往开来的新形势。两岸双方应掌握这一契机,巩固和平发展成果,深化互信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与会各界人士经过充分交流研讨,提出以下共同建议: 

    1.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民众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也是得到两岸民众普遍支持的正确道路。两岸应继续努力,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既有立场基础上,增进彼此互信,保持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持续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和两岸交流制度化,扩大民众参与,促进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增进两岸人民福祉。

    2.继续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加强两岸对话,沟通和平发展理念,鼓励学术界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关议题及互信机制进行探讨,进一步扩大共识,巩固互信,为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的深层问题创造条件。

    3.循序渐进推动两岸互设综合性办事机构,更有效地服务两岸民众。

    4.从中华民族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基于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双方应努力在国际事务中避免内耗,通过平等务实协商,促进双方合作,妥善处理两岸民间团体和谐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5.进一步发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双方加快ECFA后续协商进程,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服务贸易协议商谈,推动货物贸易协议商谈尽速取得实质进展。

    6.支持双方尽速签署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并做好相关落实工作,逐步减少投资限制,妥善处理投资争端,完善投资环境,促进双向投资合作均衡发展。

    7.扩大两岸金融合作成果。尽速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进一步扩大双方货币双向兑换。促进建立两岸银行、证券、保险监理合作平台,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并积极为业务开展提供便利。鼓励两岸金融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因应国际金融危机,并强化服务两岸企业。

    8.完善两岸产业合作机制。促进研究创新产业合作模式,在医疗服务、节能环保、云计算、无线城市、LED照明、冷链物流、TFT-LCD、电动汽车等先期合作项目取得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大项目的试点合作,累积技术实务经验,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两岸科技研究机构之交流与合作,为两岸产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发挥两岸产业合作论坛凝聚共识、加强交流的作用。

    9.支持两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提升竞争力。加大对台资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协助大陆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开拓大陆内需市场。支持建立两岸菁英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打造民族自有品牌,携手开拓世界市场。

    10.扩大深化两岸旅游合作。支持两岸逐步扩大双向旅游规模,继续增加赴台个人旅游试点城市及组团社的数量。推动两岸授权机构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旅游服务督导机制。

    11.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与民间交流。鼓励两岸建立制度化合作机制,进一步简化两岸人员往来手续,研究加快实施出入境便利措施,使两岸人员往返朝着流程极简化、签注数字化、管控即时化、凭证无纸化、通关快速化的目标迈进,为两岸民众往来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

    12.积极鼓励两岸加强人文交流,共同研议通过教育文化交流和大众传播媒体,推动社会教育,传承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优秀传统。两岸同胞同为炎黄子孙,应积极增强本是一家人的观念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

    13.进一步深化两岸青年交流,鼓励民间召开两岸青年论坛,促进两岸青年间更多的互动与了解。

    14.持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化建设。规划召开两岸文化论坛。研究两岸文化交流相关协议及出版交流、影视制作、文化遗产、文化艺术等领域之合作。营造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的政策环境。推动实现两岸民间文化团体互设办事机构。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交流平台,提升整体竞争力,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15.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加强两岸教育界交流,促进青少年全面客观了解历史。针对双方校际、教师、学生交流实施现状进行讨论与沟通,努力创造便利条件,提升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成效。支持两岸合编的中华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的推广使用,加强中华语文知识库的建设。积极促进商签教育交流与合作相关协议。

    16.深化两岸出版交流合作。支持扩大两岸出版物贸易和版权贸易,共同建立书刊进出口平台。在继续推动传统出版合作的同时,加强数字出版新兴产业合作与人才培养,共同开拓海外华文市场,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落实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共同维护两岸出版市场秩序,建立两岸打击盗版合作平台,切实保障业者和创作人合法权益。

    17.加强两岸广播电影电视领域的机制化交流合作。拓展两岸广电媒体交流合作渠道,支持两岸合拍电影、电视剧,开展节目合作,增进两岸影视创作人才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