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推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抓落实“一月一检查” 不落实“一月一曝光”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今年以来,云南省昆明市积极探索文化服务基层的方式方法,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上做足文章,推出了《昆明市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印发了考核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整套政策被统称为“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文件自今年1月推出以来,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项目、资金、考核”三项整合,通过努力,全市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规范化、机制化、均等化特点,文化惠民服务效果不断凸显。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有保障

    近日,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的文化工作者小陈在报纸上看到了刊登的昆明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报告,其中提到了经济开发区大洛羊社区农家书屋完善管理的先进事迹。小陈说:“报纸上说这些农家书屋管理员每个月有200元补贴,其实那只是社区的补贴,经济开发区每月还给每名管理员发放400元补贴,有条件的村(社区)还会另给管理员发放一定补贴。这些都是经济开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包含的内容。”

    小陈提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就是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以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为主体实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以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等专业公共文化机构为主体实施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截至今年6月,昆明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587家,如此众多的农家书屋的管理维护成为了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在考虑到如何管理、使用好农家书屋的问题上,昆明市结合当地农家书屋基本都与村(社区)文化室共建的现实,把“农家书屋维护”纳入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保障了其日常运行和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

    “6元钱”是昆明市制定的保障文化站(室)基本项目开展的最低标准,即以县(市)区为主,按照年人均不低于6元的标准安排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并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市级财政依照各地财力状况给予适当补助,并着重向农村地区倾斜……“每月发给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补贴,我们没有算在6元钱里,就是想确保这6元钱能用于开展更多更好的服务。”小陈说。

    以经济开发区为例,今年2月,该区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80.89万元纳入财政预算,3月即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的70%下拨到了各街道办事处,并且联合区财政分局做好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管。如今有了经费保障,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技能培训、公益讲座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得以有序开展,其他相关项目也被带动起来了。

    文化指导员人手一“册”

    昆明市盘龙区等在贯彻落实《意见》的过程中,通过采取下派文化指导员到社区的形式,实行“人到社区、服务群众、工作量化、监督考核”的工作制度,使得文化服务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今年3月,盘龙区政府组织召开盘龙区文化体育工作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推进会,要求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抽调包括局长在内的49名工作人员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负责定点指导社区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与此同时,该区制定了《盘龙区社区文化指导员管理办法》,制作《盘龙区社区文化指导员工作手册》发放给每位指导员,要求社区文化指导员将每次下社区开展工作、活动的情况记录在册,以便年终检查考核。4月,49名文化指导员深入到拓东、联盟、鼓楼、阿子营、滇源等12个街道的97个社区开展基层文化指导工作,每个文化指导员不仅要对自己所负责的街道和社区进行社情民情、文化资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等摸底工作,还要协助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制定工作计划。

    彭磊是昆明市盘龙区文体旅游局局长,也是盘龙区49名社区文化指导员之一——滇源乡文化指导员的小组长,具体负责两个社区文化室的工作开展。在今年4月举行的社区文化指导员上岗动员会上,彭磊对包括自己在内的49名社区文化指导员提出要求:每个指导员都要在6月到8月期间组织并参与不少于4次社区文化活动,活动情况将直接作为社区文化指导员年终工作量化考核的重要依据。“研究了《意见》后,我想至少大家应该有个工作记录可以随时翻看,知道哪个乡镇或是社区开展了什么项目、全年考核目标完成的怎么样。现在,翻一翻相应的指导员手册就知道了。文化指导员如今人手‘一册’,搞活动带着,开会也带着。”彭磊说:“这非常便于考核,把全部手册收集起来,工作落实情况就都在这了。”

    据统计,今年4月至5月间,盘龙区的97个社区共组织文艺演出50多次,举办讲座、培训、电影放映、展览等各类活动170多次。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该区共举办了235次社区文化活动,吸引了3万多名社区居民参与,受众人次达40多万。

    文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近年来,昆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就不小,但设施建设是一个方面,能否惠及老百姓是另一方面。        “建”“管”“用”真正结合起来、让建好的文化设施运行起来,这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长期以来的一大课题。“昆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一经推出,即出台了相关的考核管理办法,随着各项目的实施,不但使昆明的文化设施得到了有效运行,更推进了昆明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政策研究出台不易,但推进落实相关工作更重要。为确保工作进度,该项工作在推出后立即纳入了昆明市委对各县(市)区及开发(度假)园区的动态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昆明市政府要求作为考核主体的市文广体育局和市财政局对此专项工作落实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一月一督促检查”“一月一全市通报”,并将此项工作加入到了邀请媒体参加的“一月一曝光”工作内容。这进一步促进了各县(市)区各项工作的落实,也为各基层文化站(室)及工作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今年是昆明市将文化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第一年。“以前镇上开考核的会,没我这个站长什么事,因为说的都是经济发展,跟文化没太大关系。现在可不一样了,基层文化工作也列入考核了,干得不好会影响大局。开会时我一说哪个项目开展得不好,哪笔钱用得不仔细,镇里的领导都跟着我着急。”作为昆明市工作人员最多、服务项目开展的最好的文化站之一——安宁市八街镇文化站的站长矣学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