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民和游客都是城市品牌形象的营销者和代言人。城市品牌的塑造是政府、市民、投资开发者、媒体良性互动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责任就是为城市功能的完善推出精致的产品。
当今,世界城市品牌建设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10个城市开始打造城市品牌的智慧形象,同时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城市品牌宣传提供了手段。在近日举办的2012亚洲城市论坛之武汉论坛上,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的城市形象营销专家围绕“城市形象宣传与品牌塑造”的主题展开了探讨。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在研究中发现美国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有强大的品牌,一方面,美国有产品品牌,近30年来,全球十大品牌美国占据了大多数;另一方面,美国有城市品牌,华盛顿、纽约等城市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反观我国城市品牌塑造,有历史有特色,但没有产生品牌效应。丁俊杰指出,城市需要形象塑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可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也可以让城市闪耀人性的光辉。
除了政府主导的城市宣传外,企业、市民和游客都是城市品牌形象的营销者和代言人。在论坛中,华侨城集团对城市品牌塑造的影响成为与会学者讨论的案例之一。华侨城集团成立26年来,先后在深圳、北京、成都、武汉等多地建成综合型旅游地产项目,将生活创想家的理念普及到了各地。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平春表示,城市品牌塑造是一个政府、市民、投资开发者、媒体良性互动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责任就是为城市功能的完善推出精致的产品。
就武汉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而言,武汉在过去宣传城市形象时并没有凸显其鲜明的特色,如今提出了“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宣传语,“十二五”期间,武汉市重点打造旅游度假休闲城市新形象。基于此,武汉市引入一系列重大项目,从各个层面改变武汉旅游的旧格局。
以武汉华侨城为例,其将通过“四大公园、四大文化中心、两个主题酒店、一个国际文化湾区”的产品形态为武汉的旅游休闲带来全新的面貌。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随着武汉华侨城等新型代表性项目相继开业,武汉的城市吸引力迅速凸显,旅游业实现持续增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04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6.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8%和34.62%。由此可见,标杆性的投资项目对武汉旅游品牌的推动作用。
那么,武汉华侨城在助力城市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有哪些经验可循?在城市化浪潮中,企业在城市品牌塑造上承担着怎样的责任?近日,记者专访了武汉华侨城副总经理丁未明。
文化财富:武汉华侨城有什么独特之处?华侨城集团如何运用自己的发展模式开发武汉的旅游项目?
丁未明:武汉华侨城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它构筑在荆楚丰厚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之上。首先,生态环保是贯穿武汉华侨城整体规划的核心理念。我们采用了50余项生态环保技术,实施湿地修复与保护、绿色低碳建筑、水生态保护和园林绿化四大环保工程。其次,文化是武汉华侨城的核心竞争力。武汉华侨城重资打造公共文化机构。在文化公园中专门规划了荆楚文化主题区域——欢乐江城。我们也创新了文化旅游演艺,依托华侨城雄厚的文化资源,融合本土文化特色,打造多台演艺精品,为市民提供高品位的生活休闲氛围。
文化财富:华侨城为武汉的旅游业带来什么样的实质影响?
丁未明:长期以来,武汉的经典旅游被形象地概括为“两菜一汤”,即黄鹤楼、归元寺以及东湖,外地游客通常都只是匆匆一瞥。武汉华侨城建设了由欢乐谷领衔的一系列主题公园,改变了武汉观光旅游的旧局面。以前武汉东湖的旅游产品比较单一,武汉华侨城打造的旅游地聚集群将会完善东湖旅游产品体系,丰富东湖旅游服务功能。此外,我们将文化产业发展与成片综合开发模式相结合,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先行经验。
文化财富:可否从具体的实践中讲一讲华侨城集团的理念是如何与武汉的城市形象相结合的?
丁未明:“创想”是华侨城企业文化的灵魂,以武汉欢乐谷文化公园为例来讲,武汉欢乐谷依托东湖,完整保留水杉林湿地,充分体现了东湖的自然和谐禀赋。欢乐江城主题区以水寨集市和江城水岸为主,与武汉的气质一脉相承。针对武汉的气候特点,我们开发了2.2万平方米的室内家庭娱乐中心,在夏日,低碳环保的喷雾降温方案将植物涵养、景观与降温功效三者合一,让人在汉味的欢乐中体味凉爽的舒适。园区还特别根据武汉的江滩文化和首义文化打造了大型实景剧《打码头》,这些都体现出华侨城结合本地特色所展现出的“创想”功力。
文化财富:华侨城通过各种项目来推广和营销城市品牌,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丁未明:举个例子来说,如今,绿色、环保等理念已经得到广泛普及,旅游度假区在理念的普及过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深圳,华侨城刚刚建成开放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旅游综合体——欢乐海岸。项目所在地原本是当年填海形成的淤泥地,我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进行清理工作,并且为了保护中国唯一位处城市腹地的红树林,修建了7公里长的引水管道,从深海引水进行水循环。这块湿地本身不进行任何商业开放,保持原生态,只限时限人数向教育和科研机构短暂开放。深圳也由此得到一块城市之肺,保护湿地、保护珍稀候鸟等环保意识也逐渐深入深圳人心。
文化财富:您认为城市品牌塑造与旅游度假区建构之间如何达成良性互动?
丁未明:对于旅游度假区而言,城市自身的品牌形象为旅游度假区的投建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大环境”,这也是城市“引凤筑巢”的关键。过硬的城市品牌,自然会吸引大型旅游综合开放项目的入驻。而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通过4个方面擦亮了城市名片。一是旅游度假区是城市品牌形象最佳代言者,相对商业品牌来说,名胜古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往往更能扮演好城市品牌代言的角色。二是有助于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实践证明旅游度假区非常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成鲜明的城市性格。三是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极大的拉动作用,据相关研究表明,旅游度假区建设阶段1元的投资,可拉动当地建筑、建材、设计等各环节共计3元的GDP。而在运营阶段,其乘数作用更大,游客每1元的消费,大约可拉动7元当地GDP。最后,旅游度假区还能改变城市的生活方式,我刚才提到的“欢乐海岸”则为深圳人民注入了环保意识。这些都体现了旅游度假区对城市生活的改变。
文化财富:像华侨城这样的企业在城市品牌塑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丁未明: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就华侨城而言,它通过三方面的责任协助城市的品牌宣传和形象塑造。一是文化责任,通过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投入,持续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二是绿色责任,通过对环境的保护体现在企业自身经营中对社会、对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三是公共责任,坚持对城市片区的综合开发和运营,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