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的普利街社区居委会,这个深藏在居民区楼里的社区居委会办公室,不熟悉地理位置的人恐难找到。8月10日,记者辗转来到这里。还未走入办公室,铿锵的锣鼓声首先飘入耳畔。和居委会办公室一墙之隔的社区活动室里,每周一次的社区京剧联谊会正在火热进行。这间30平方米的屋子,是整个普利街社区全部文化活动的平台。
普利街社区位于济南市老城区,地处泺源街道办事处辖区北部,现有居民1510户,4460人。因普利街社区所辖的普利街和共青团路是济南市的老商业街,社区办公空间有限,居民的活动场所自然也局促。“但是,正因为活动空间有限,才产生了那么多文化创意的好点子。”普利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芳如是说。
有限空间“逼”出无限创意
“我们社区的文艺爱好者很多,有经常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但是我们只能提供这一个活动室。”林芳告诉记者,每周一、二、四上午,活动室用于暑期“少年之家”上课;周三下午,葫芦丝爱好者们在这里聚集;周四下午,活动室属于京剧联谊会。每月的9日上午和15日,分别是社区诗书画联谊会活动时间和社区党员活动日。“这个活动室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起来。但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社区的文化活动。”林芳说。
为拓展有限的文化活动空间,普利街社区设立了“家庭展览室”。该展室共分书画艺术、剪纸艺术和环保手工制作三个类别,分别设在三个热心居民家中。其中,环保手工制作展出的作品共计16大项200多件,全部出自社区居民之手。
另外,普利街社区还大力发展手绘扑克这一特色文化技艺。林芳认为,该技艺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寓教于乐,很适合普利街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李恭斐向记者展示了由她绘制的54张手绘扑克底稿,内容包括社区特色人物、社区活动、好人好事、孝文化等。
用文化活动凝聚社区民心
在社区活动室,每周一、二、四上午,工作人员都要把桌椅摆放好,为社区孩子们上课做准备。普利街社区每年都开办 “普利之韵少年之家”暑期托管班,由本社区有才艺的居民担任教师,免费教授学生国画、书法、剪纸等。“暑期托管班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去年,托管班一结业,就有家长提前一年报了名。”林芳笑着告诉记者。
“少年之家”只是普利街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之一,一年一度的“邻里节”更为社区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2年2月3日,普利街社区举办第六届邻里节活动,活动主题为“孝满泺源·2012百家和谐元宵宴”,旨在弘扬中华传统的孝文化,号召社区居民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活动中,居委会为社区中学生分发了《弟子规》, 社区少年书法家现场写“寿”字送给社区老年人。
6月29日,首届“普利之韵”社区文化节在普利街社区小广场成功举办。大秧歌、葫芦丝演奏、京剧、山东快书……居民们自导自演,用不同的文艺形式表现身边的事儿,让文化节充满了别样的精彩。林芳对记者说:“第一届社区文化节举办得很成功,以后还会继续办下去,将文化节变成普利街社区的一个文化品牌。”
以简报记录社区文化之路
一张A3大小的白纸,对折四个版,双面印刷。放在记者眼前的是最新一期的《普利之韵》,报头印刷着“第七期(总第65期),主办单位:普利街社区居委会”。从2007年至今,《普利之韵》社区简报走过了近6年。
据林芳介绍,2007年初,为解决空间制约,第一个文化平台《普利之韵》社区简报(月刊)诞生。这份社区简报设立社区动态、科普知识、法制园地等小栏目,还特别为诗书画爱好者开辟了“和之声”和“书画爱好者联谊会作品赏析”栏目,专门刊登他们的佳作。每期《普利之韵》出来后,社区居委会都会印制几百份分给居民,一些热心的读者也习惯了在出报的那几天到居委会自取。如今,《普利之韵》已成为不少居民的每月必读刊物。
65期《普利之韵》,每一期都像社区日记一样,忠实记录着社区每一次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成为普利街社区文化的缩影。
如此丰富的文化活动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什么?林芳认为,文化给整个社区的生活环境带来很大改观,社区居民从内心感到生活的幸福、舒心。社区氛围和谐,积极向上,这些都是文化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