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 2012“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闭幕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此次艺术节历时53天,共演出66场,其中满场18场。此外,11场讲座、9场夏令营、体验日以及“对话郎爸”等公益活动也吸引了近2000名青少年和艺术爱好者参与。
高水准演出叫好又叫座
从7月6日至8月30日,艺术节连续上演了66场演出,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今年的艺术节特别安排了“民族瑰宝”板块,包括10场民乐演出、6场戏曲演出以及两场讲座。
8月30日晚,著名指挥家夏小汤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奏响了“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闭幕乐章。夏小汤是“打开艺术之门”的老朋友,他告诉记者:“每次最费脑筋的就是选曲,不但要发挥乐团的实力,还要符合暑期艺术节的气质,更要考虑小观众们的欣赏习惯,每年闭幕式曲目还不能重样儿,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今年,我们特意为18岁的‘打开艺术之门’挑选了充满诗意的德彪西的《大海》。”音乐会上,中国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还演奏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斯美塔那的交响巨作《沃尔塔瓦河》、施特劳斯的名作《雷电波尔卡》以及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
18年来,“打开艺术之门”以20元至100元的低票价,为首都的青少年献上中国最优秀的演出,平均上座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而今年的上座情况尤为突出。音乐堂票务总监孙毅告诉记者:“今年是‘打开艺术之门’满场场次最多的一年。每年暑期7月的演出销售我们略有压力,因为宣传和销售的周期都比8月的演出略短些。不过,今年7月的满场场次就达到了12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7·21’特大暴雨那天,正赶上著名演奏家王中山古筝音乐会,当晚演出满场,外面暴雨不断,场内掌声雷动,特别让人感动。”
艺术夏令营好玩又好学
今年的“打开艺术之门”举办了10余场讲座、9个艺术夏令营,并特别开设了琵琶夏令营;由中国北京和德国科隆共同发起主办的“北京—科隆青少年文化互访夏令营”将互动板块延伸到欧洲大陆;“探秘乐器之王”管风琴体验日让孩子们手脚并用地弹奏了难得一见的神秘乐器。这些演出与互动活动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赞赏。
京剧夏令营是艺术节举办时间最长的夏令营,已连续举办了6届。今年的京剧夏令营吸引了70多个小营员,分为花旦、青衣、老生、花脸四个行当学习。从了解京剧历史、参观京剧服装服饰,到认识京剧伴奏乐器、体验京剧各个行当的演员化装全过程,孩子们在两天的学习中受益匪浅。11岁的Sonya和7岁的Anya是来自美国匹兹堡的一对姐妹花。姐姐Sonya在青衣班学习《苏三起解》、妹妹Anya在花旦班学习《红灯记》选段。两个孩子通过学习,对京剧更加着迷。Sonya认为唱腔和身段最有魅力,而Anya最喜欢京剧中对眼神的把握。两姐妹的妈妈说:“上完课回到家,她们俩就争先恐后地要给我表演,还真有小京剧演员的范儿!”Anya自豪地告诉记者:“等我回到美国,我还要表演给我的朋友们看,他们一定会很崇拜我,肯定是帅呆了!”
志愿者让艺术传递更远
在闭幕式现场,记者还发现了很多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有的在为观众指路,有的在分发冰激凌,大家工作得有条不紊,态度亲切、热情。据了解,今年有近300人次加入到“打开艺术之门”的志愿者团队。
刚刚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的常骁说:“我可是音乐堂的铁杆粉丝,小时候学习小号就常到这里看演出。这次参加志愿者活动,也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堂,以前都是作为观众来享受音乐堂高水平的演出和贴心的服务,这次自己成为一个工作人员才了解到他们的不易,每一个岗位都很重要。这次来当志愿者,虽然很累,但很开心,我不但交到了很多新朋友,还碰到了原来学校的校友,对音乐的热爱让我们又在音乐堂重逢。我觉得,我对这儿的感情更深了,也体会到了除音乐之外更深层次的东西。今天闭幕,是我作为‘打开艺术之门’志愿者的最后一天,但是我还会再来的,不管是作为观众还是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