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文化特色村建设有声有色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这里太好了,让我拥有了创业的天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筏头乡后坞村“西坞里73”,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80后”韩国籍老板沈秀元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沈秀元所开的“西坞里73”,是一间由农家杂物间改造而成的青年旅社,旅社里床铺整洁,墙上挂着山地车,精心设计装潢的酒吧和客厅展现着异国情调。“床位供不应求,每天都要推掉20多位客人,下一步必须要扩大店面规模了。”沈秀元说,远在韩国首尔的父母很支持自己在中国乡村创业。

    后坞村村党支部书记项明亚告诉记者,该村近年来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文化特色村,“农家乐”和“洋家乐”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收入大幅提高。其实,筏头乡除了“和美后坞”,还有“三九坞裸心谷”“沈约故里”“十里长春”等一批特色村。以这些村子为代表,德清县依托莫干山独特的生态环境,将优势资源与低碳经济结合,打造出低碳文化村。比如,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和项目预评估机制,将工业企业陆续外迁,开展沿河、沿路、沿村环境整治,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确保环莫干山地区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对区域古民居资源有效保护,对特色古民居进行修复,引进低碳环保的旅游项目;通过出租古民居、为涉外旅游项目提供日常家政服务、销售土特产等渠道,促进农民就业致富。目前,全县村民年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已建民俗文化村40多个。

    德清县文广新局局长姚明星谈到,德清县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着力推进“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文化建设,打造各具特色和风情的品牌特色村。如挖掘乾元镇金火村、钟管镇钟管村名人资源,开设文学大师俞平伯纪念馆、外交特使傅云龙纪念馆展示名人成就;筏头乡后坞村建起了“和美乡风馆”,展示“吉祥三宝”之“年猪饭”习俗;钟管镇曲溪村、东舍墩村展示柳条编织技艺、剪纸艺术等山村特色民俗文化;莫干山镇庾村建设了“陆放版画藏书票馆”;劳岭村发展了观光农业,五四村、蠡山村、杨墩村等引进“大地艺术”,发展高效生态休闲农庄;在有“英溪源头”之称的“沈约故里”——东沈村,英溪沿岸桃花落英缤纷,美不胜收;长春村的“丛林和茂”“春燕和声”“乡风和畅”“碧水和秀”等八大景景色怡人……农耕文化和休闲文化在德清建设得有声有色。

    另据介绍,德清县公共文化设施已基本全覆盖,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80个“乡村亮舞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培育发展农村文化队伍,通过搭建“文化走亲”平台提高农民主动参与文化的积极性,带动了村与村、乡与乡之间文化交流互动,涌现出一批好节目、好队伍。目前,全县拥有乡镇文艺团队80个、村级文艺团队180支,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超过1000场。此外,投入300多万元建设“农家书屋”,建起农村图书流通点26个,有省级文化示范村7个、省级小康体育村112个,95%行政村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

    “德清县文化特色村建设的理念不错,典型培育富有成效。”谈到德清县打造文化特色村的好做法、好经验,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葛慧君如此评价。记者在德清县的农村走访,处处村风文明、村民安居乐业,跟村民攀谈中了解到,现在提合理化建议的人多了,发牢骚的少了;发展兴趣爱好的多了,打架赌博的少了;文化活动多了,建设新农村的文化氛围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