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怀柔不再是当年的‘潜力股’,而是块令人垂涎的影视‘肥肉’。” 近日,在北京市广电局、怀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年秋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上,连续4年参与推介会的北京市怀柔区成交额可喜,很多业内人士遂发出了上述感慨。怀柔作为北京打造“东方影视之都”的火车头,活力越来越显现。
杨宋镇:影视业的“火车头”
杨宋镇是怀柔影视产业的“火车头”,怀柔影视产业在这里起家。15年前,这里还是个默默无闻、庄稼遍地的远郊小镇,如今已成为很多剧组拍摄选景、后期制作的首选场地。
1997年落户杨宋镇的星美影视城是怀柔影视产业起步时的“老大哥”。“当时在国内特别是北京还没有一处影视公司集聚的场所,中小公司居无定所,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当时的怀柔风景好,地广人稀,加上优惠的招商政策,是影视制作的天堂。”星美影视城负责人表示。今日的星美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影视节目外景地和后期制作基地,从基地高仿的当铺、戏园子、王府、县衙里飞出了《倚天屠龙记》、《京华烟云》、《走向共和》、《铁梨花》等600余部优秀作品。
政策助推怀柔影视发展
2005年,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入驻怀柔,怀柔影视制作的龙头作用日益显著。中影集团华龙电影数字制作公司总经理雷振宇说:“怀柔凭借着地处首都、影视技术制作单位云集的优势,具备了后期制作的全部能力,如今影视公司‘带着剧本来,拿着片子走’已不再是梦想。”
2006年,历时半年、六易其稿的《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与此同时,北京市设立了两个专项基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2008年,怀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相关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的减免支持。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怀柔成为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自2009年首届秋季推介会以来,怀柔已先后引进发展影视产业重大功能性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40余亿元,集聚影视企业350余家,拍摄制作影视作品1100余部。今年,作为推介会的固定参展单位,业界知名的华谊兄弟、小马奔腾、海润影视等怀柔入区影视企业携带24部剧目集体亮相,向外界再一次展现了怀柔影视产业的强劲生命力。
产业链条拉动经济增长
“要通过好的项目,吸引政府文化创意产业资金,同时制定企业入驻和人才引进政策,把电影产业所有环节链条都建立起来,真正建设成集设备租赁、版权交易、影视观摩、数字存储、技术培训,同时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完善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今年6月7日,在听取了怀柔影视新城建设的工作汇报后,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对怀柔的发展定位提出要求。
2011年,中影集团与杨宋镇仙台村“联姻结亲”,双方就“产业共建打造影视文化专业村”相关事宜达成共识。怀柔影视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高建军介绍,目前怀柔建设了专门为影人提供专业服务的益田影人花园酒店;加强了与影视景点旅游的整合,对外开放了服装道具展厅和部分影棚;怀柔区的桥梓、雁栖、九渡河、琉璃庙等乡镇也开始在影视外景拍摄地建设的同时,注重旅游开发,丰富了怀柔影视产业的内容。
影视产业的异军突起不仅拉动了怀柔区经济的上升,当地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了。很多农民说:“一旦有摄制组来了就会与我们接洽,闲了还可以做群众演员,一年到头既充实又能养家致富,日子过得特别有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