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问2012年的首都文艺舞台看什么?国家大剧院9部重点新排剧目、北京人艺60年院庆活动压轴大戏《甲子园》、以“北京奥运会”为题材的话剧《大街小巷》、掀起“重走青春”话题大讨论的电视剧《北京青年》……这些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文艺作品,让意欲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中心的北京变得开放多元,也让首都群众的文化生活迈向更高的台阶。
长期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挥不同体制艺术生产单位活力,着力打造富有时代内涵、带有北京特色的原创精品力作,一大批优秀的舞台剧、歌曲、影视作品、出版物脱颖而出。
主旋律创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9月24日揭晓的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中,北京市选送的电影《惊沙》、《杨善洲》,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评剧《马本仓当官记》,歌曲《阳光路上》、《卢沟谣》、《国家》,广播剧《伟大的转折》,文艺类图书《大平原》、《解密上甘岭》10部佳作榜上有名,获奖数量和种类均名列第一。这些作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视角讴歌伟大时代,一亮相便受到群众的喜爱。
受京城广大百姓热捧的还有正在进行的2012年北京市优秀剧目展演。儿童剧《少年孔子》、音乐剧《天桥》、河北梆子《前门前》、京剧《云之上》等剧目让首都市民乐开了花:“演员都是个顶个的台柱子,票价也就一顿饭钱,这钱花得不冤枉!”北京市文化局局长肖培说,为打造精品剧目,北京市文化局着力创新艺术生产思维,整合艺术生产资源,充分调动各文艺院团的积极性,通过深度创意、集中创作、精心策划等方式,推出了一批彰显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而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艺类图书评选中,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知名作家高建群创作的小说《大平原》,以及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军旅作家张嵩山创作的纪实文学《解密上甘岭》两部图书获奖,成为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实施精品出版战略的缩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春良表示,要始终把精品意识贯彻到工作中,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做好评书人、读书人、写书人和出书人的队伍建设。
社会效益是精品创作的第一追求
精品创作作为时代使命,民营企业能做什么?其扎根群众的“根”是什么?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用一部《北京青年》表达了自己的理念。“鑫宝源投资电视剧有3个标准,即市场、收视率和文化影响力。作为影视人,我们很珍惜自己的话语权,给电视观众传递正能量,提升当代人的思想和生活。”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2012年度精品创作座谈会上,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芯说。丁芯透露,现在他们又把视角放到了已进入而立之年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养老问题上,力争再打磨出一部精品。
对于电视剧市场虚火旺盛的情况,北京市广电总局提出了减量推精品的指导方针。对此,北京京都文化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王长利表示,当下社会的浮躁反映在文艺创作上是古装、穿越、宫斗题材充斥荧屏。从创编人员到制作公司热衷于尾随市场、跟风扎堆,静下心来潜心创作的文艺团队少之又少。他坦言:“我们深知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弘扬主流价值观。我们投资创作的反映新北京变化的电影《大碗茶》,从创作到首映历时4年,花费了3年时间深入前门地区调研,对改革开放、知青返城等社会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做到了影片创作与大众的审美需求接轨。”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呼吁,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了路线图,还得有时间图,艺术家不是为了赶任务或单纯的评奖进行创作。精品创作生产,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两个效益有机统一。现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日程已经安排到了2015年。
多举措为精品创作护航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在打造文化精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闻媒体多、研究机构多、文艺院团多、演出场所多,同时精品创作的基础好、平台好、市场好、氛围好、机遇好。近年来,北京市为了保障精品创作有数量更有质量,从政策、资金、带徒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保障学术和创作自由,鼓励解放思想,提倡兼收并蓄,始终站在弘扬民族文化、提升群众文化审美的高起点上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同时加强高科技应用,把最先进的技术融入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使之拥有更鲜明的时代特色、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日,由京剧名家赵葆秀领衔出演,在梅兰芳大剧院连续3天上演的《八珍汤》、《金龟记》、《风雨同仁堂》被许多戏迷津津乐道。在赵葆秀“继承、创新、教学”展演活动艺术人生座谈会上,赵葆秀的同行、弟子、业内专家探讨了其艺术人生及她对京剧传承发展作出的贡献。北京市委领导在听取发言后表示,今后北京市将出资大力扶持包括京剧在内的各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工作,由名家挑选弟子,政府出资给学员提供工资、住房等保障。此外,还要加大媒体对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宣传推介力度,培养文化精品创作高端人才,加大理论研究和民间艺术普及。
精品是文艺的旗帜、时代的号角、精神的火炬。一切文化形式如果离开精品,既没有生命力,也缺乏影响力,更不存在竞争力。为此,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表示,文化工作要回应人民关切,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基层广泛蹲点,深入生活挖掘素材,通过“走转改”推出更多适销对路的精品力作。只有锻造出更多伟大的作品,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传播主流价值,弘扬北京精神,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