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保障、全民覆盖、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张家港全力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格化模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城乡建设、民生服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文化服务空间布局发生变化,文化服务目标人群呈现多元特点,文化服务需求多样化和差异化愈加明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也遇到了一些发展难题,主要表现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还不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还不足,基层群众文化参与度还不够,城乡文化发展还不均衡等等。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张家港市在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探索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

    所谓“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将全市各村(社区)按照人口居住集中度、文化关联度和群众意愿等标准划分成为若干个文化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以上志愿者性质的网格文化员,使网格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层级,形成市、镇(区)、村(社区)、网格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把全市境内的所有人口均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畴,使全市所有群众都能享受到普惠、均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社会管理等领域的网格化不同,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要义不是“管理”而是“服务”,最终目的就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文化网格成为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创造、自我服务的平台载体,全面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民保障、全民覆盖、全民共建和全民共享。

    全民保障:完善三项机制,让“文化网格”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风向标

    张家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把创新制度设计和完善工作机制作为发展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保障,推动文化网格建设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重要发展方向。

    一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该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成立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委员会,各镇(区)也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被列入2012年度市政府实事工程,安排专项资金1300万元,并继续加大市财政补贴力度,全面提升镇(区)、办事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目前,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已达0.31平方米。

    二是创设互动联动机制。出台《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各层级工作职责》,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网格内自我供给、网格间交互供给,使市、镇、村(社区)、网格4个层级之间彼此贯通、全面推动。以网格文化员为桥梁,收集、反馈群众需求,促进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及时调整文化产品配送、文化辅导方式以及免费开放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深度文化服务。

    三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制定出台《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镇、示范文化网格、示范网格文化员评选办法》,全面开展示范文化网格培育工作,以点带面,示范推动,整体发展。目前,全市已命名表彰三批69个示范文化网格。

    全民共建:打造三支队伍,让“文化网格”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源

    在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张家港市重点抓了三支队伍建设,推动文化网格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之源。

    一是网格文化员队伍。截至7月,全市1075名网格文化员经过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讲课,开展小班化培训,帮助提高网格文化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是群众文艺团队。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以来,全市新增群众文艺团队194支,总数达339支。创新开展文化义工招募活动,吸引机关干部、教师学生、企业职工、私营业主、离退休老同志等10多类人群担当文化义工,服务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全市870多名文化义工活跃在城乡文化网格。

    三是专业指导队伍。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群众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市文化馆设立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艺术辅导和活动指导中心,市图书馆设立阅读指导和图书流转中心,专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实行分片包干、一对一辅导。

    全民覆盖:培育四大品牌,让“文化网格”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主战线

    张家港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依托文化网格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吸引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一是打造文化民生品牌。近年来,该市每年开展的文明百村欢乐行“村村演”超过250场,广场文艺“周周唱”超过100场,公益电影“月月映”超过4000场,文明书场“天天说”超过2000场。全面建立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常态长效机制,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打造“幸福港城”品牌。张家港有关部门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了“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包括“文明港城·书香生活”读书征文比赛、“我是大明星”网格视频秀、“沙洲韵味”民间文艺演唱比赛、“幸福网格乐翻天”才艺PK赛、“感受变迁·分享幸福”摄影比赛等17项活动。这些文艺活动特色鲜明、贯穿全年、遍及城乡。今年1至8月,参与群众已突破100万人次,促进了群众由文化服务的接受者变成文化服务的提供者。

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围绕建设“长江文化引领之城”,连续8年成功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结合本土文化资源特点,大力开展“河阳山歌节”“东渡文化节”“沙上文化节”“香山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挖掘、传承和打造特色区域文化品牌,同时积极鼓励文化网格自办文化。

    四是打造群文创作品牌。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兴办基地、开展活动、奖励扶持等途径,支持群众文艺创作生产。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以来,全市文化网格新创作文艺节目超过300个,累计编排剧(节)目超过3000个,基本涵盖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各主要艺术门类,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局面。

    全民共享:强化四项服务,让“文化网格”成为群众文化供需主阵地

    张家港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立足文化网格,创新实施四大网格特色服务,着力推进全民共享,提升文化民生福祉。

    一是资讯服务。通过编印《张家港市文化地图》,每季度编发一期《张家港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南》,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图书流动车等载体,向社会传播公共文化资源信息,包括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位置、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联系方式以及所提供的各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通过资讯服务,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得到了充分利用。今年1月至8月,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共接待群众近136万人次,同比增长21%;各镇文化服务中心接待群众58.2万人次,同比增长14%。

    二是菜单服务。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调整网格文化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讲座、培训、阅读、演出、影视、展览等文化活动,实现精细化供给。

    三是数字服务。建设“张家港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门户网站,加强网上图书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博物馆建设,率先在全国县(市)中开通“无线张家港”手机客户端,实时提供各类文化便民信息、新闻资讯。

    四是定向服务。成功举办两届“新市民才艺大赛”,为新市民搭建了自我娱乐、自我展示的舞台;创设大学生文化活动品牌,“大学生歌手大赛”吸引近千名大学生积极参与;深化残疾人文化服务,推出视障读者有声阅览室等。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以来,全市开展定向服务1000多场,参与群众达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