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和国庆双节相连,作为一贯被电影市场所看重的档期,今年国庆档期仍大片云集,相当热闹。然而从票房数据上看,多部国产大片中只有《太极1从零开始》票房刚刚过亿,而《危险关系》票房还不到五千万元。相比以往国庆档大片两三天就轻松过亿元的局面,这样的成绩可谓“平淡”。当被称为“最让人失望的国庆档”刚刚过去,《寒战》、《太极2》等有望撑起十月档期的国产片又纷纷宣布将档期后延,让迷雾重重的影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实际上,“热档不热”以及国内电影档期频繁变换的情况早已存在,只是今年尤为明显,大片扎堆上映、影片对上映日期的一再变动已经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一大怪现象。有评论认为:“眼下中国电影档期常常近乎谜题。”为何近来的电影市场如此混乱?究竟什么是电影档期,档期的存在有着怎样的产业价值,如今国内电影市场档期到底有无规律可循?
迷失的“档期”
据业内人士分析,造成国内电影档期混乱的原因在于,今年首次将海外分账大片引进数量从20部提升至34部,在保证34部大片正常上映的前提下,还要控制票房比例,保护国产片票房,但是由于排片方面经验的缺乏,导致混乱局面频现。而我们经常听到业内人士挂在嘴边所谓的档期,实际上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影上映的时间段。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发行方、院线方会确定影片的上映日以及下档日这段时间作为影片的档期,而对观众来说,能够在某个集中的时间段看到某部影片,就是这部电影的档期。
虽然看似简单的档期定义,但在国内电影市场却令发行方、院线方以及观众都感到迷失。电影自开拍之日起,就模糊地给出了一个上映时间段,而电影拍摄完成之后也是借助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多方宣传发布上映日期,但是哪个渠道的消息最可靠,却无人知晓。影片在确定了上映日期之后,再随时改动时间,也是常有的事。然而,档期对一部电影乃至整体电影行业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电影档期的出现作为电影营销整体的一部分在电影摄制前期就应该开始筹划,它的出现以及针对不同档期的电影市场营销策略,是一个国家电影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并且档期是影响票房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大片扎堆上映,其实是档期的安排不符合市场行为,如此一来同样导致票房无法预测。
实际上,档期的形成可以根据观众的观影意愿来决定,通常它也是电影营销的一部分,以影片的观众定位和影片营销来决定合适的档期。当然,除了根据观众需求来确定档期之外,观众的档期习惯也需要逐渐培养。在国内,电影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慢慢形成了贺岁档、“五一”档、暑期档和国庆档相对固定的档期,但从国内电影市场近年来的表现来看,所谓这些黄金档期并非一定就是票房最高的时期,反而是被业内视为冷门的电影淡季,诸如今年4月,意外地成为电影票房收获最高的档期。因此,电影营销人员认同这样的观点:“但凡有消费欲望的日子都应该是好档期。”
国产电影档期乱象何解
纵观2012年,电影档期混乱从8月至9月的暑期档,甚至有可能一直延续至年末贺岁档。而导致档期变动的原因,有行业竞争、行政干预,甚至有宣传“炒作”的传闻。而对于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合理的档期安排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表示,当前档期混乱的局面一方面表现了国产电影在面对进口大片时的不自信;另一方面,档期频繁变动也会削弱观众观看国产影片的兴趣。
在沈哲彦看来,档期安排机制亟待完善,首先需要平衡淡旺季。目前我国电影的黄金档期主要集中在下半年,造成了电影市场上半年冷淡,下半年火爆的局面。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出现了各类大片扎堆旺季上映,单片票房难创新高等问题,而且令观众在淡季难寻佳片。另外,沈哲彦认为应精确档期定位。根据主要目标观众群,对市场进行调研,选择确定档期。沈哲彦表示,在国内影片放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档期安排成为左右票房效应的关键因素。
虽然档期对于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若是一切唯好档期马首是瞻,罔顾影片本身的质量,则未免本末倒置。全年黄金档期就那么几个,电影数量却很大,与其挤破头去争,倒不如另辟蹊径。对此一些资深电影宣传人士表示,大片应提早公布档期,好让中小成本影片随之做好上映规划。同时,电影相互之间应彼此及时沟通档期安排,以便及时调整档期。而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则表示,应拓宽电影放映渠道,让观众赢得主导权。不同的电影可根据类型、观众定位不同选择在不同的渠道进行放映,也避免了诸如艺术片这样的中小成本影片遭遇无档期的境遇。
看看国外如何做
据了解,美国电影放映业中运行的档期做法,为电影票房不断保持上升势头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不管影片的规模有多大,在影片的前期制作阶段,影片的市场营销策划已经制定完成,这其中就包括影片的上映日期。而且,美国电影放映档期除了结合全年的四季、节假日、纪念日等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五大档期之外,还有存在于五大档期之间,在每个档期高潮过后的低潮期间,又形成各种潜在的档期。对于美国电影来说,档期既是固定的,同时也是随机创造出来的。当遭遇电视转播赛事期间,大片也许放弃这一时期放映,而此时成为了中小电影登场的最佳时期。另外,不同的放映手段也可以为影片创作档期。比如影院放映由单厅改为多厅,吸引不同观赏口味的年轻观众,投其所好地放映不同类型的电影。同样,不同影片还会根据影星、故事内容、主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上映时间,由此不断培养着观众,也不断形成大大小小的档期。相比之下,好莱坞模式下的电影档期显得更有规律可循。
至于影片档期的临时调整,在好莱坞是极少发生的,通常不会有特大意外事件发生足以影响电影的档期。据电影业内人士介绍,派拉蒙、米高梅等好莱坞六大制片商每年会参加由美国放映商主办的会议,大家会对整年的影片档期安排做出协商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好莱坞每个大制片厂里会挂出一个牌子,上面把彼此片子档期都列出来。即使是都集中在暑期档的电影,因为彼此都有默契而不会让年度最重要的大片档期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