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群众奉献精美的艺术食粮——党的十七大以来山东艺术创作工作撷英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日前公布。山东省委宣传部选送的电影《北川重生》、戏剧莱芜梆子《儿行千里》、电视剧《小小飞虎队》、文艺类图书《美丽的西沙群岛》等7部作品获奖。

    一部好电影、一出好戏剧、一部好电视剧、一本好文艺图书……无疑是近年来山东省艺术创作成就的最好证明,但这些绝不是全部。

    党的十七大以来,山东省的艺术创作进入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艺术创作坚持正确方向,创作环境和谐宽松,经费投入不断加大,艺术家创作热情高涨,艺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门类艺术呈现普遍繁荣的良好局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奉献了大量思想内涵丰富、艺术品质上乘的精神食粮。

    艺术精品持续涌现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山东取得“十艺节”承办权之后,山东省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备战“十艺节”的目标,努力创作,推出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富有齐鲁气派、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一批节目相继在国际、国内重大艺术比赛中获奖,为山东赢得了荣誉。

    据统计,2007年以来,山东省共有4台剧目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5台剧目荣获文化部文华剧目奖, 20余部优秀剧目参加全国性各类剧目评比展演活动并获奖,7个杂技节目获“金小丑”、法国明日杂技节“共和国总统奖”等各类国内外杂技大奖。山东舞台艺术事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成功申办“十艺节”之后,山东省创作、征集剧本300余个,各地已立上舞台和投入排练的重点剧目有58部,同时还储备了一批可加工提高的备选作品。歌剧《赵氏孤儿》,儿童剧《我的麦哲伦海峡》,吕剧《大染坊》、《过年》,莱芜梆子《儿行千里》等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历史文化、地域风情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人生百态,表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其中许多剧目成为当地新的演艺品牌和舞台亮点。

    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8月3日,韩国丽水世博厅里歌舞飞扬,掌声雷动。《岱青海蓝 齐风鲁韵》主题晚会在此上演。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繁花似锦》,以“祭孔”为主题的舞蹈《孔府乐舞》,京剧名段《四郎探母·坐宫》,惊险杂技《蹬人》、《钻圈》等节目轮番登台,使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8月3日至6日,由山东省文化厅组织举办的韩国丽水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文艺演出,以浓郁的山东风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表演技艺获得了园区有关方面和韩国社会各界的好评。世博厅工作人员将该活动的主题晚会称为“自剧场使用以来观众最多、掌声最热烈”的演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负责人认为,“山东活动周”文艺演出“真正体现了国家形象”。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负责人感谢山东的精彩演出为中国馆“画上了一个最亮丽的句号”。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利用重大节庆契机,承办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重大艺术活动,是展示山东文艺创作成绩、增强山东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艺术创作工作繁荣的成功经验。

    2010年,山东省除了承办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文化演艺活动、“2010年(香港)山东周”和2010年“齐鲁经贸文化台湾行”活动,还赴法国参加了“孔子文化周”演出。2011年,又组织了“台湾·山东周”文艺演出。

    通过成功举办这些重大主题演出活动,表演最有山东特色的歌舞、戏曲、曲艺、杂技等节目,山东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也正是这些重大演出活动的举办,催生了《城市之光》、《孔府乐舞》等优秀文艺作品的产生。

    群众共享艺术创作成果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期间,山东的文化氛围格外浓厚。“喜迎十八大 相约十艺节”2012年山东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推出歌舞、杂技、戏曲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让观众大饱眼福。

    “这次展演的举办,让我不出家门就享受到如此丰盛的艺术盛宴,很不错。”观众王先生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展演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走进剧场。“我们白天在大明湖、趵突泉欣赏美景,晚上在剧院看戏,感受齐鲁文化,这趟旅行也多了些文化气息。”黑龙江游客余女士笑着告诉记者。

    “把精美的艺术食粮奉献给人民,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愿,也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十七大以来,山东省文艺工作者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更多反映时代精神、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

    山东省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省直院团“百场下乡”演出活动,发动省直院团遴选精品节目送到农村田间地头。2010年以来,又进一步扩大活动规模,组织发动山东省文艺院团连续两年开展“百戏闹春——元旦春节系列演出活动”,累计完成近万场演出,观众近百万人次。2012年,山东省发布了“文化惠民 服务群众”12件实事,为全省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1万场、免费培训1万名基层文艺骨干,为500个庄户剧团更新配备演出器材等,为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服务。 

    据统计,近5年来,山东省艺术院团年均下基层演出均超过1万场,占全部演出场次的一半以上,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增进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