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竹悦耳,有景色宜人,有长袖善舞,有余音绕梁……如今在民族器乐表演的舞台上,已经不是单纯的吹、拉、弹、唱,有更多的时尚流行元素为民族音乐“浓妆淡抹”。“民族音乐是流淌在中国人自己身体里的音乐的语言,”2012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总导演夏雨说,“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民族音乐,保护民族音乐,保持中国自己的味道,坚持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丰富演绎燃情民乐大赛
夏雨说,大赛从报名到预选赛,从“名师讲堂”到“蓄势巡演”共历时3个多月,做足了准备工作。在比赛过程中,大赛每一组分为自选曲目和创意展示两个部分,“我们希望能够给观众呈现丰满的、立体的民乐表演。”
红衣似火,妆容精致,好似京剧中旦角的唱腔给这幅“红颜烈火”的画卷平添了空灵的韵味。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为爱乐团以一曲《深院·怨》展示了古代女子的爱恨情仇。接下来,一段电影《叶问》中的打戏出现在屏幕上,台上如红莲般的美丽女子们以堂鼓、笛子、古筝为这段无声电影做了最好的演绎。
“音乐是一条河,左岸是传统,右岸是流行,”著名主持人、乐评人伍洲彤点评说,“今天的音乐表演是横跨两岸的一座桥,当然桥下的河流更需要水,音乐更需要奏出美感。”
突破局限共奏心灵乐章
“不同于《中国好声音》这种声乐选秀节目,器乐比赛在各个方面受到很大局限,但我们正在摸索,寻找器乐比赛和选秀方式的结合点,让器乐比赛既有专业性又让观众喜爱,”夏雨说,“此次大赛进行了赛制改革,突破以往的比赛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参赛选手除了职业组,还有非职业组和儿童组。”
没有化一点妆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还能看到阳光留下的晒痕,已不惑之年的张杰是来自安徽省砀山的农民组合——乡音组合的负责人。“我们是自发组织的,参加活动都是自费,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砀山唢呐。”马上就要登台了,张杰并不紧张:“我们不在乎名次,就是来玩乐器的。”
夏雨说,“非职业组别的加入使民乐不再成为专业院校象牙塔似的高层次技术比拼,而变成了全民都能够参与的比赛,非职业组别的选手非常出彩,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给观众带来的更多的是对音乐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
本届大赛儿童组报名人数达500多人,年龄最小的才4岁,其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贵州遵义的11岁竹笛男孩陈善治。他7岁开始学竹笛,父亲患病、家庭困苦,他无法经常去另一个城市与年迈的老师见面,平时就跟着光碟自学。陈善治宁愿不吃饭也不能不吹笛。他的笛声中缠绕着拳拳稚子之心对音乐的热爱。
多方努力打造梦想舞台
韩红、冯晓泉、张雷、袁惟仁演绎新疆名曲《一杯美酒》,龚琳娜激情演唱《忐忑》,朱智中、冯晓泉、李仓桑等大跳中国民乐+钢琴版的《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这样激情四射的表演就发生在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的比赛现场。夏雨说:“这次大赛的一个亮点就是‘评委示范’。”“评委的表演不仅缓解紧张的气氛,让现场更加好看,还能让选手学习更多的舞台经验和对音乐的感悟。”伍洲彤说。
“我们将在‘冠军之夜’请来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艺术团、东方演艺集团民乐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团的团长,优秀选手将有机会与之签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为优秀的选手提供未来发展的舞台。”夏雨说。
伍洲彤认为,“民乐的乐器发展到现在,曲目越来越难,技巧越来越复杂,但是不要丢掉民乐的韵味,它是民乐的魂,是吸引我们的原因,希望民乐的意境能够更传神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