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已被列入上海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天厨味精厂旧址面临拆除的事件,以及此前具有150年历史的老城厢建筑沈宅难以保存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担忧。10月21日,上海市黄浦区有关部门作出回应:将在市文物局的指导下,邀请各方专家进一步研究两处旧址的保护方案,以使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顺昌路330号的天厨味精原厂址,现已改名凹凸大厦。1923年8月,我国著名实业家吴蕴初为打破日本公司“味之素”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与张逸云合资创办第一家民族味精生产企业——天厨味精公司。该公司在上海台州公所新桥路(今蒙自东路)设厂,翌年1月又到顺昌路330号,此后还曾分别在徐虹路、瞿溪路等处设厂房。顺昌路旧址属于历史上该厂多处厂房之一。 1966年,天厨味精厂搬迁,这里改成凹凸彩印厂。如今,5层楼高的凹凸大厦外贴满瓷砖,不复当年模样。附近居民说,包括天厨味精厂旧址在内的周边地块都已纳入征收拆迁范围。黄浦区有关部门表示,顺昌路旧址虽然既非原址也非原貌,但在2009年1月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人员调查时,仍将其录入普查登录点。
沈宅位于黄浦区花衣街116号。据史料记载,沈宅由福建船商沈氏于咸丰年间所建,房屋前后四进共3层,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房梁和围栏均采用木刻雕花,工艺精湛。由于历史原因,这里长期被居民占用,该区域2002年8月就已启动拆迁工作。据黄浦区有关部门介绍,尽管该建筑年代久远,损坏严重,但考虑到部分建筑构件仍有价值,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人员调查该建筑时,还是将其列为普查登录点。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11月结束的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全市4422处不可移动文物目录里,既有天厨味精厂旧址,也有沈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违规拆除事件之所以仍然发生,一定程度是相关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按照黄浦区有关部门的说法,早在2002年,沈宅所在的地块便被列入拆迁范围,但它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却是今年3月的事。
文物收藏和保护专家表示,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备受关注。例如,天厨味精厂旧址堪称中国民族工业的“化石”,记录了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发展历史;坐落在老城厢的沈宅同样意义非凡,形象地显示了福建移民留在上海的足迹。它们所承载和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城市历史的文脉具有不可逆性,拆除了就再也无法复原。这种历史遗存之殇,是钢筋水泥森林无法替代的。
由于网友的呼吁、媒体的跟进,上海两处优秀历史建筑的拆除目前已被叫停。记者获悉,黄浦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已要求区文化局等部门迅速做好调查,及时与上海市文物局沟通,积极主动开展好相关工作,确保黄浦区文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
上海市文物局认为,对于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点,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以外,在实际开发中要秉承审慎原则,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有关专家表示,不可移动文物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各级相关部门都应转化观念,积极给予有效保护。如果出于公共建设等重大考虑,不得不拆除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必须征得本区及市级文物主管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