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参与文艺院团改制”专题会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舞台艺术领域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中央统战部建言献策文化组调研考察团近日赴中国歌剧舞剧院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大型企业参与文艺院团改制”专题会议。调研考察团全体成员,中央统战部、文化部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国家艺术院团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与会人士认为,要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力度,以此作为国家艺术院团的保障性资金;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文化与企业、社会资本合作的渠道和途径,如建立基金会或其他方式。对于企业来说,文化不仅有助于塑造企业形象,而且可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关键是要发现双方的共同需求,寻找到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将现有短暂的、一次性的合作转变为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会上,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民族乐团的负责人分别就近年来与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向调研考察团做了汇报。

    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剧院努力追求“三贴近”、接地气的创作目标,先用目前观众群更为广泛的歌舞晚会打开市场,再投入到传统歌剧、舞剧的创排演出中,剧院收入从2003年前每年180万元增长至2011年的1亿多元。      2004年至今,剧院累计总收入已达5.8亿元。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说,面向企业的商业演出是剧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中国歌剧舞剧院采取了6项措施:一是提高与企业合作的意识,为引导企业资金进入文化领域不断努力;二是建立企业联盟圈,与有兴趣参与公益文化事业的企业加强联系;三是精心策划,举办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的公益演出活动,吸引企业的关注;四是深入企业,随时了解企业的设想、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大型仪式类活动,利用国家艺术院团的平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五是创作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作品,为企业直接参与演出经营做好充足的准备,使企业增强进入文化领域的信心;六是提供专业艺术人员辅导服务,繁荣企业的文化生活。

    林文增认为,企业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可从3种途径获得收益:一是资助公益性演出,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如冠名“高雅艺术进校园”、慰问演出等活动,也可以资助歌剧、舞剧等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排演,其虽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但可以为企业积累厚重的无形资产;二是定制展现企业实力的大型庆典活动;三是直接参与演出产品销售。艺术院团创作出适合商演的剧目,企业负责市场运作和营销推广,从中获得经济效益。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将企业资金进入舞台艺术领域的部分视为赞助公益文化事业,给予相应的减免税或抵税政策优惠,同时进行舆论引导,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入文化领域。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雷喜宁说,自2007年以来,中国儿艺推出了17部新作品,经受住了市场和观众的检验。坚持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着力建立适应商业需求和公益需求“两条腿走路”的产品营销推广体系,特别是自2010年起,率先实施了优秀剧目轮换上演制,以自有的剧场为主阵地,定时、定点轮番上演保留和新创剧目,辅之以全国范围的巡回演出,年演出场次、观众和收入逐年提升。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还以“点亮童心、塑造未来”为主题,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剧院还着力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鼓励引导企业、资本进入儿童剧领域,合作方式包括建立基金会、联合创作生产艺术产品、联合实施公益服务项目、合作开发衍生产品等。剧院确立了打造以儿童舞台剧为核心的儿童舞台艺术产业链发展理念,力图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儿童艺术培训、儿童舞台剧、儿童影视、儿童玩具用具等系列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摸索与动漫、影视、玩具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合作的路子。

    “引导企业、社会资本进入舞台艺术领域,对文艺院团而言,既没有思想上的障碍,也没有制度上的障碍,关键在于企业和资本的意愿。如果是以公益服务为取向,取决于企业或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是以获取利润为取向,则取决于企业或企业家对风险的评估。”雷喜宁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优惠政策,使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舞台艺术投融资领域。

    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在深化内部机制改革进程中调整结构、转变观念、适应市场,乐团建设和艺术创作生产驶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创作演出了《江山如此多娇》、《金色回响》、《祖国颂》、《艰难·辉煌》等一大批主题音乐会。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说,通过创作演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音乐作品,该团商业演出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演员收入也随之增加。2008年以来,该团累计创作新作品数百首,一批新创、改编作品成为舞台上长演不衰的优秀保留节目;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奏家涌现出来,并在首届中国歌剧节、中国音乐“金钟奖”、上海江南丝竹国际音乐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充分调动广大演职人员的积极性,中央民族乐团将以前的年终奖励方式变为从演出收入中发放排练费,并结合演出场次发放岗位补贴。同时,该团还打破过去的用人机制,采用了签约制与聘用制两种不同的用人机制。签约演员与在编的演职员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福利等方面均享有同等的待遇。

    席强认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了许多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这些艺术精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对其进行精准贴切的当代诠释是中央民族乐团不容推卸的文化责任。2011年8月,在第91届奥地利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上,中央民族乐团的精彩演出让奥地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奥地利联邦共和国总统海因兹·费舍尔专门发表致辞,对中央民族乐团表示赞扬和感谢。今后,中央民族乐团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将借助文化的力量,与企业进行多途径、多领域的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塑造品牌形象,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艺术繁荣的互利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