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宣传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连日来,各地宣传文化系统以各种形式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深刻体会到党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文化工作者要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将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落实到文化建设当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云南:学习宣传 贯彻落实

    11月12日,云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座谈会在昆明举行。会议提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和社科理论界要认真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和贯彻落实,为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受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委托,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欣在会上就云南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要求。

    会议强调,要认真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深刻理解十八大报告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改革开放这个发展动力、“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部署。要认真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宣传。各新闻媒体要从理论、实践、现实等视角,深入解读好十八大报告,深入阐述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帮助干部群众全面准确把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要认真抓好十八大精神的研究阐释。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学透一些,主动撰写学习体会文章、理论研究文章,接受媒体访谈,力争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要认真抓好理论宣讲的组织工作。组织好省内宣讲活动,让十八大精神传遍云岭大地。

    江西: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

    11月13日,江西省文化厅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厅长郜海镭、党组书记舒仁庆等厅领导出席会议并踊跃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反映了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贯穿了科学发展的主题,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好报告。报告第六部分就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指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原则。报告为未来的文化发展描绘出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发展方向,给广大文化工作者以坚定信心和强大决心。作为文化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大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江西宣传文化系统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将十八大精神转化为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强劲动力,将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力实施演艺繁荣工程、精品创作工程、产业翻番工程、百县强基工程、百馆展示工程、遗产保护工程,大力推进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大省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河北:文化强国 备受鼓舞

    11月8日,河北省文化系统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收听收看了党的十八大开幕现场直播,认真听取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并就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行座谈讨论。

    11月9日,河北省文化厅又召开厅党组(扩大)学习十八大报告座谈会,厅党组成员及各处室负责人、部分厅直单位领导和艺术家代表参加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经验、成就、成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对未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

    河北省各地文广新局也就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行了座谈。

    山西:转变作风 服务基层

    11月9日,山西省文化厅召开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座谈会。山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明亮主持会议。

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用了大量篇幅来论述我们党和国家未来的文化发展战略,振奋人心。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为今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对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使我们感受到文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报告重申了“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是我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的重要指针;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论断,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提出的重要意义。要强化服务观念,树立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意识,要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山西综改试验区文化建设、干部作风转变和山西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近期,要集中力量搞好“欢庆十八大”山西省优秀剧节目展演月活动,积极组织全省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厂矿、社区,为基层群众送戏、送节目,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