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扫描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新华网上海11月18日专电(记者孙丽萍)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天天演”18日下午在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落下帷幕。

    尽管都是在室外广场、街道或者郊县的演出场馆中进行,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群众文化活动却丝毫没有减少“国际元素”。统计显示,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参与“街头”演出的中外艺术团体近6000个,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斯里兰卡、新西兰、肯尼亚等19个国家,吸引观众人次近450万。

    为普通市民百姓“烹饪”可口的艺术大餐,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的宗旨。也正是这一宗旨,让上海国际艺术节日益成为“人民大众的节日”。眼下,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变得更国际化、更年轻化、更多元化,形成了一个“草根们”的国际文化交流舞台。

    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社区举办的国际民间民俗健身舞蹈大会上,来自德国、法国、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世界各地的舞蹈爱好者汇聚在灯光璀璨的东方明珠脚下,与中国的民间舞蹈团队切磋“舞技”。来自德国舞蹈团的18岁女孩林达还好奇地学起了上海的民间舞蹈“海派秧歌”。

    以苏州河命名的“2012苏州河文化艺术节”,则是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的一项“节中节”活动。自10月16日开幕以来,已经举办100多场活动,吸引30余万名群众参与其中。

    与街头和广场上载歌载舞的表演相比,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的“大学生游戏创意竞赛”更为吸引年轻人。这是一个面向综合大学的互动类专业竞赛,吸引了全球近5万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参赛。

    美国著名游戏企业艺电公司的亚太区负责人17日晚将手机游戏、网页游戏和社区游戏的三项大奖颁发给了来自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数位大学生。他盛赞道:“中国游戏产业的年轻天才们正站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必将走向世界。”这意味着,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草根”文化活动中正在孕育出创新的种子。